据报道,江西南昌“休克”6年的路桥费重新开收;湖南长沙逾期不缴费就每日加罚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仅4月份,全国多地曝出路桥费乱象。记者调查发现,这仅仅是“违规”路桥费的冰山一角,一些地方看似“顺理成章”的收费名义下隐藏着种种猫儿腻。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路桥由承建企业负责路桥收费、运营,而站点设置与收费标准是由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并执行。多年来,一直无法澄清的路桥费成为“糊涂账”,被人质疑为“利益固化的藩篱”。
(4月16日《北京晨报》)
路桥费被指成为“糊涂账”、“利益固化的藩篱”,早已听过不止一两回。事实上,不少地方的路桥收费之“象”的确问题多多,令人纠结。手法不仅乱而且怪,可谓想收就收,想怎么收就怎么收。
信手拈来,便有“死灰复燃式”收费、超期收费、“打包”收费、“滚雪球”收费等诸多“招数”。 至于其收费依据、收费程序、收费标准和年限是否合法合规,那是不重要的。而这等路桥费,多年来各地究竟收了多少,用在了何处,则更似一个打死也不能说的秘密。
以长沙市为例,曾有市民问询:收取的这些钱都花到哪去了?能否公布收支明细?但当地路桥征费维护管理部门却回复“比较困难”。
这也难怪。当前对于城市道路、桥梁的收费时限、金额、方式,都是地方自行规定,每条路投资多少、贷款多少不公开,征收费用去向不明,路桥已成了政府和企业的“摇钱树”,岂能和盘托出!为此,社会舆论及各界人士不止一次呼吁,路桥收费信息要公开,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这当然不错,问题是公开了又能怎样?别说公开时可能移花接木做手脚,即便数据不假,也未进了私家腰包,公开就万事大吉了吗?就都是应收该收的吗?如果路桥费不再是“糊涂账”了,可地方政府却难改敛财的动机,极尽其能要与民争利,想收就收,想怎样收就怎样收,这样,对车主而言,该省的还是没有省下,又该如何?
可见,千万别光看到路桥费成为“糊涂账”的一面,更应看到它本就不应收、不该收、不能收的一面。一者,法治社会中,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政府收费行为的合法性,只能是于法有据。如果路桥费偏离“依法”二字,那就是不应收、不该收、不能收,而不是收了以后不再“糊涂”。二者,路桥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需要筹措资金,但也不能从建设到维护全由市民买单。专家建议,城市路桥的收费账目实行信息全公开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用于规范各地路桥收费,同时明确监管主体,及时查处相关问题。
说到底,路桥费绝不仅仅是一个“糊涂账”的问题,更有本就不能成为“账”的因素。只有正本清源,釜底抽薪,多年“糊涂”的路桥费,或许才能真正“明白”。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