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学的前提,是相信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履职;相信环评的前提,是相信政府能够抛开利益立场为PX化工项目提供严谨的论证;相信听证相信决策的前提,则是相信政府能够赋予让那些反对的声音以程序化表达的机会。
3月30日上午,广东茂名市区,一些群众为了表达对拟建PX项目的关切,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整体情况理性、平和。但晚上10点半之后,“小部分闹事者开始骑乘摩托车扔石头、矿泉水瓶等破坏公共设施”。这是继福建厦门市、辽宁大连市、四川彭州市等地之后,因PX项目争议导致的又一起群众聚集事件。
尽管“文章出轨”铺天盖地席卷网络,微博上有关茂名PX事件的讨论,依旧热度不减。透过现场传出来的图片,围观者多少五味杂陈,尤其是置于PX争议曾在多地上演的背景下,这样的似曾相识让人充满疑惑:从厦门到茂名,PX项目之争背后的官民互动是否取得了足够的进步?
一起存在污染风险的化工项目上马与否,其博弈过程溢出于程序之外,以广场角力的方式,演变成一起冲突性的公共事件,谈不上于谁有益。
在茂名市政府发布的“告全体市民书”中,我们看到“要相信科学、相信政府,通过正当渠道表达对项目的关切”的呼吁。只是,“相信”所需要的绝不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宣示与告知,假如互信式的理解无法建立,即便正当表达渠道存在,也是枉然。
再说科学。有一种声音认为,由PX项目引发的公共事件中,PX被妖魔化难辞其咎。
在历次PX争议中,从政府、媒体到科普人士,澄清PX项目污染性能的声音都“适时”出现。但无论在科学层面多么无懈可击,这种声音总是难以抵达那些处在争议中的地方市民。科学释疑不是庸人自扰,却显得不合时宜。当PX沿着释疑解惑的轨道回归科学之时,决策的公开化、博弈的理性化、互动的程序化的不足,成为一种打乱科学的牢牢的反作用力。信不信科学?还是该以怎样的方式讲科学?
在以往由PX引发的公共事件中,程序正义的追问成为最强音,茂名PX事件却有所打破。
当地官方回应称,尊重多数人的意见,社会没有达成共识绝不启动,地方官民博弈角力而得来的这一结果,其背景并非项目上马在即。
PX项目尚在科普阶段,环评立项还未言及。政府宣传科普的预热阶段,孰料民意即澎涌而出,角力前置让事件超出厦门、大连模式之外。但这并不能为茂名PX之争提供任何实质性不同,民意在哪一环表达,对应的是地方政府在哪一环公信的缺失以及治理的失误。立项前立项后,科普前科普后,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对社会治理发自内心的焦虑。而之于茂名,这种焦虑在污染治理乏力的地方背景中有迹可循。
被定位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茂名,注定要在争议的漩涡中,以权利之名尊重那些走向街头的质疑者、批评者。这是一场首先关乎程序,其次才关乎科学的博弈。
相信科学的前提,是相信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履职;相信环评的前提,是相信政府能够抛开利益立场为PX化工项目提供严谨的论证;相信听证相信决策的前提,则是相信政府能够赋予让那些反对的声音以程序化表达的机会。总之,有关茂名的这场论争,必须走出公信的困境,让“相信”找到具体依附的支点,而非口头化、虚无化。
从厦门到大连再到茂名,无非为PX项目的处理误区提供了相似的论证。我们的唯一期待,只在于让这种论证直抵问题深处,为PX祛魅,也为和解提供路径,至于剩下的,则将交给需要用行动说话的茂名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