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教委的一位官员到上海八中调研,把一个问题抛给了校长卢起升:上海能不能办所男校?如今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的上海市八中男生班,依然是中国当下仅有的全是男生的班级。一直关注“拯救男孩”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觉得,上海八中的意义就在于,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就是其应有之义:“充分考虑到了男生的需要,它的好是必然的。”(4月9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拯救男孩”的呼声并不是危言耸听。放眼社会,“男孩不够男”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卢校长根据男生特质开设“男生班”,这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现状的突破,也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留守孩子缺乏父爱滋养、家庭“男孩女养”现象严重等助推“男孩危机”不断加剧。男孩学业劣势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尤其是在性格导向日益偏向女性化的社会大环境下,男孩在责任心、安全感、主动性等方面开始“全线下滑”。
早在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就谈到“男孩‘全面溃败’乃至趋向‘女性化’的现象,已成为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
“男生班”的开设恰恰是根据男孩身上存在的不足而进行针对性教育。这种个性化教学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大胆给男生放权,变说教为体验教育、变单一肯定为多元评价,男生真正在学校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感受到自主性拓展的重要意义。这无疑对学生性格养成起到健康塑造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男生班”的存在不在于它矫正了多少男生,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解除了当前教育管理制度的“紧箍咒”,为教育提供了多样的个性化的探索路径,满足了社会多元的价值需求。从近两年的实验情况来看,“男生班”在自主能力、创新力、学业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虽然略有遗憾,但阶段性实验结果表明,“男生班”的探索值得进一步深入和学习。
教育理念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看到问题而无动于衷。卢校长的“男生班”解决的不仅是教育问题,也会对国家软实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社会不妨多给“男生班”点耐心和支持。
赵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