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报道,3月29日百万考生步入2014年度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考场,第二天,各地便纷纷爆出了考试违纪数字——四川查出近百名“枪手”,宁夏则发现193人违纪、118人严重违纪……这样一场被网友戏称为“年年被吐槽,年年都得考,还年年有人铤而走险”的大规模国家级考试,再度引发人们的改革呼声。
按照1998年人事部发布的《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设置的目的,是“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外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然而,统一考试这种“一刀切”的机械做法,使得众多根本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一线普通专业技术人员,背负了太多沉重的考试负担。
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一个显著悖论是,没有通过并不意味着就必然没有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而通过则不见得就必然有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前者的典型例子,是苦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12年未果的著名作家铁流,后者则有无数只会英语不懂专业的人。因此,现在大家的普遍共识是,让职称评审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脱钩,回归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根本,以便让专业技术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技术的不断精进之上。
客观而言,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近年来一直在改革。比如,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人事部门可结合全国通用标准,按照管理权限确定本地区、本部门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使用办法和有效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出台了自己的人事政策改革,放宽了对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的要求,延长了成绩的有效期。但公众对此依然不买账,除了对考试的抵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考试经济”的反感。
满足公众对于改革的期待,一方面应该扩大免试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应该进一步细化考试的类别,并让考试内容更加契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亦即命题应该更为专业化、实践化。而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要消除考试中存在的种种经济成分,须知,这才是阻碍改革推进的最大阻力。
对此,我们除了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顶层设计”改革工作,还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和央企人事部门根据《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或者减少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死板硬性规定,或者找到新的更好的替代办法,让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真正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中解脱出来。(胡德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