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章开沅请辞“资深教授”,引发社会持续关注。多少人汲汲于名利,为争一点福利待遇而煞费苦心,而他这一辞,到手的十万八万津贴就没了,副部级的诸多待遇也落空了。仅从这一点看,不为名利所驭,不做物质的奴隶,章先生已堪称高风亮节。
越过个人操守,章开沅请辞更是一面时代之镜,让我们看到一些原本熟视无睹、貌似合理的现象,其实是不合理甚至是荒唐有加的。章教授请辞的现实价值,就是不惜放弃个人的既得利益,将这些不合理摆上桌面,以个体的先行呼唤制度的突破。
人人都会老,常常藉作尊老爱老的出发点;而从人才使用的层面,人老是必须尊重的自然规律。公平世道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不管是黎民百姓,还是社会精英,不论是章开沅这般卓有建树的学者专家,还是毛泽东那样丰功伟绩的政治领袖,都无以避开生命规律的制约。作为精神修养,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作为探索研究、治国理政必要基础的身体机能,却无可避免地日衰一日,年逊一年。
今年《人物汇报》封面登载过一幅历史照片:张玉凤搀扶着晚年的毛泽东。这与人们的历史记忆大相径庭,也让人深为震撼与痛惜。如果当年领导人有正常的退休制度,何至于将泱泱大国的治理压向一位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衰老之躯。制度没有照应人老的自然规律,领袖也没有直面自身的实际状况,以致身在其位却力不从心,种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与治理失序,也就在所难免。违背人生自然规律的深刻教训就是,既有损于强加在老人身上的伟大事业,也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安享晚年、善始善终的权利。
章开沅是研究辛亥革命的著名学者,也是华师的一面旗帜,做个终身“资深教授”也算名副其实。然而,当“资深教授”作为一种与学术科研资源、福利待遇挂钩的制度,其非理性、非正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制度不仅会降低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阻碍新人脱颖而出,也将陷如此占有资源、享受福利的当事者于不义之境。对心清若水的学者而言,这样的享受就是有违心智的痛苦。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大多可以概括为义利之争。利益的获取是否正当合理,道义的坚守是否心口如一,既是判断社会秩序健康与否的标准,也是引发各种矛盾的导火索。学者、专家与政治人物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区别,但思想与精神层面应该是一致的,即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知行合一。如果一个以社会进步为己任的学者,却安享某种不利社会进步的制度待遇;一个视天下为公为使命的政治家,面对既得利益却畏葸不前甚或爱不释手,那就不能指望这个社会没有一点焦虑。
章开沅“请辞”的可贵之处,不在于能断然放弃一块令人羡慕的福利蛋糕,而是以学者的良知与操守,反省身在其中的体制弊端,不因牵涉自身利益而混淆是非,背弃道义。一个人的先行,不足以改变全局;但一个人的先行,可以提升社会改革的呼唤与信心——类似“资深教授”这样的制度,不仅应该改,而且必须改,彻底改,改至有利于这个领域的繁荣,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