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文化·教育·体育·娱乐

汉字听写,切勿矫枉过正失初衷

发布时间:2014-04-07 08: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省选拔赛上,选手们不打无准备之仗,纷纷背诵各种字典、甚至是《康熙字典》之后,信心满满地上场。但做足了功课的同学们,很多却败兴而归。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家对生僻字、生僻词手到擒来,大部分都能化险为夷,但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却频频“触礁”。(4月1日中国广播网)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社会效应不断升温,汉字似乎也走进了“奥林匹克语文竞赛”时代,全国上下跟风举办、运动式推广,使得这个彰显汉字魅力的节目迅速席卷全国。尤其在校园,这股热浪潮持续升温,以至于在一些学校,出现了为参加比赛拿成绩、替学校争光,老师鼓励、学生主动背汉语字典这样的现象。可是,这样浩大的工程,明显已与节目“唤醒汉字书写、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发生偏离,其结果必然是学生水平出人意料、题目难度逐日攀升,由此才会出现生僻字会写、常用字“栽跟头”这样本末倒置的尴尬一幕。

诚然,这样的确可以学到一些古文新知识,但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汉字应该简化而不是复杂,应该“赶潮”而不是复古,与其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一些“偏难怪”不实用的过时知识,不如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搜集信息和高效地筛选信息。

其次,试想一下,选手心中抱着拿奖、得名次的功利态度,会有多少闲情逸致来细细研究一笔一划的奥妙,会有多少平静的心境感怀文化的博大,书法本就是一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高雅之举,一旦沾染上浮躁、虚荣的心理,牵扯上足以夸耀的业绩和讨好晋升的荣誉,就失去了本有的文化内涵和根基。虽然也可以名噪一时,但铅华落尽之后,时光会无情地戳穿这些卖弄的形式、虚妄的欲望。

问题的根源也许有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但本质上还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应试思维作祟,苦的、毁的还是学生,这种伤害不仅意味着在“减负”口号喊了无数次之后,课余时间被挤占,又多了一个新的包袱,也意味着想象力、创造力的被扼杀。汉字听写,从创办至今,褒贬不一。节目设计的初衷并不仅仅在于引发话题,唤起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和珍视,更在于通过塑造全民“汉字狂欢”来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

在电子时代、娱乐致死的大背景下,追求收视率更要兼顾文化影响力,坚守正确的导向和文化节目的应有良心和底线。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创新,以更加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规则,保证真实性、原创性,避免机械地被传承,防止民间大众的误读,真正达到引导孩子规范书写、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

  

  文/向定杰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