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炮"轰"广场舞:相逢一炮,怎泯恩仇?
狭路相逢勇者胜。打仗时,确是如此。你逼一尺,我进一丈,谁不要命谁可能赢。但是,小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完全犯不着动辄短兵相接、好勇斗狠,太过火爆了。有理不在声高,能有理有利有节地摆事实讲道理,能文明优雅淡定从容解决的问题,就犯不着不顾形象声嘶力竭,吹胡子瞪眼,弄得脸红脖子粗,甚至直接PK暴虐指数了吧?
所以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一个现在崇尚规则和法治的文明社会,也断不该出现本是为小区“消音降噪”的广场舞之争,最后异变为“高音对轰、扩音对战”凶残竞赛的闹剧吧?可惜,还真出现了。
温州一小区,毗邻广场,业主苦广场舞噪音久矣。长期交涉未果,业主们凑齐26万,不惜斥这笔巨资购买了一套远程定向强声扩音设备,俗称“高音炮”,对着广场循环播放“降噪警诫”。(3月31日《温州都市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冤冤相报何时了?从新闻看,广场舞之争,或早已升级为广场舞之战。此前武汉、北京等地,已陆续出现过几起较为极端的驱散“广场舞”的新闻。手法不尽相同,“泼粪”、“放藏獒”“鸣枪示警”“投掷水弹”等,不一而足;现在温州“高音炮对轰”也加入战圈,攻伐越来越热闹了。枪“炮”齐鸣,阵仗之夸张,不言而喻。
而不管是之前类似新闻后留言,还是这次门户网站的调查,如果仅从参与评论或投票的网民意见看,支持此类极端手段的网友,竟占到惊人的八至九成。当然,这样的网络民调,取样不够科学,可能发言最积极的,都是饱受广场舞噪音之苦的年轻人,甚至是其中受害最深,昼伏夜出,作息颠倒的夜班工作者。
所以,你若拿同样问题,去问街沿河边下棋遛狗搓小麻将的老头老太,对广场舞的看法,结果可能又截然相反。因为他们退休赋闲,作息规律得几乎可作为广场舞起止时间表,甚至本身就是广场舞参与者爱好者,他们的意见,同样不能作为主要民意参考。
但是,正如木桶理论,短板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而论,恰恰应该是拿最具代表性的“毗邻公园广场的夜班业主”意见,来作为相关法规和政策最核心的议点。这就是降噪政策这个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只有补齐了这条板,相关政策的普惠效应才会最大。
如果说十年前,广场舞焦点,主要还在增进社交、增强体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上,那么近年来其焦点早已转移到“规范而存续”与“降噪免扰民”上来了。这早已成为一个热难点的社会命题,而如果延展其社会意义至大众健身娱乐、民众文化生活以及更核心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人均健身场馆面积上来,或也算一个政治命题。
与民相关的政治,绝大多数就是这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去人民大会堂投票,离你很远,但是楼下广场舞、坝坝舞的距离远近、休止时间、音乐分贝,以及违规后的处罚监督,这些却是离你最近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进会场投票,但至少你该有决定那个代表你投票人的监督方式和实际监督权利与效力。有经济学家以公地悲剧等经济学角度谈广场舞治理,认为明晰产权能解决公共资源过度侵占使用问题;有学者从文化心理讲,广场舞与国人无独立人格而偏好群体性依赖有关;也有无公共意识的素质论等等。但是不管怎样,广场舞不能无视规则的群魔乱舞,不管是政府层面提供专业场地,加大噪音扰民执法力度,还是个体层面,增强权利边界意识,都必须在一个共时性规则下,积极作为,让民众看到解决的希望。
否则,业主诉求无望,而噪音噬魂入骨,监管不闻不问,那么最后只能是如“高音炮对射”这样的私力救济盛行。相逢一笑,变成相逢一“炮”,以暴制噪,强力对峙,怎泯恩仇?
李晓亮
声明: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华声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