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票证岁月

发布时间:2014-04-06 08: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整理书柜,发现书中存有1965、1966年的半斤、一斤、三斤、五斤全国通用粮票;1972年的上海市粮票;1980年的镇江市定量购粮券;1983年的江苏省布票;1984年的镇江市食油券;1988年丹阳市的购粮券、购油券和1980年云阳粮管所发的3号副券等,勾起了我对过往岁月购买生活必需品必须凭票的回忆。

票证,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曾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计划经济时期衣食住行全靠票证,故每家每户都有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票证。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到镇江火车站工作的,属集体户口,吃食堂,每月都从后勤管理员那里领回一把票证,自己用不完的就买成食品后带回丹阳给家人。

丹阳距镇江29公里,我乘火车上下班,不用购买车票,只要凭南京铁路分局签发的免费通勤乘车证就成。近一小时的车程,就和大城市里的公交车一样方便。铁路为照顾广大旅客,火车上和车站站台上常会卖那种印有铁路路徽纸袋装的又酸又甜的圆形“铁路面包”。在那个只要购物就得掏票证的年代,购买铁路面包的最大优点就是不收粮票。我每次回丹阳都要想方设法带上几只一毛钱一只的铁路面包给家人或者邻居解馋充饥。

乘火车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便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跑车的列车员。他们皆称镇江是鱼米之乡,镇江的大米质量尤其好,烧出的饭香喷喷的不用菜也能吃上两大碗。于是乎,关系稍好的外地列车员就带来全国粮票请我帮助购买,我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遇到紧俏的糯米则用个人计划买好,等乘车时给他们带去,偶尔还会将当时很吃香的全国通用粮票保留下来。我也会请他们捎来西安的石榴、刨皮吃的硬柿子、猕猴桃、大红枣等,还有东北的人参、白果树菜板等土特产品。

各种票证是无价证券,规定是不准买卖的。有些农民兄弟为了得到某些票证,就会用鸡蛋或者米面去和城里人交换。计划经济造成了粮食系统、百货商店、糖烟酒公司等统购统销单位和部门很是吃香。

终于有一天,人们不用票证也能买到各种米面、副食品了,票证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不会忘记那融进酸甜苦辣的岁月。现在买东西真方便,商场、超市路上到处都有,小商店更是遍布公共场所和生活社区,想买什么就有什么。票证则已成为收藏新宠。

陪伴许多人度过了几十年的花花绿绿的方寸纸片,是我们普通百姓一段恒久的回忆。 (花蕾 摄)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赵子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