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技能型高考终于成了高考模式之一,学好技术,拥有“人无我优,人优我特”的一技之长,同样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个性发展、能力展示。有了这种重大的国家政策的激励,职校学生、优秀青年投身技术行业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持续时日,对于当下的“技工荒”,以及“中国制造”,都是积极的技术推动。
多元智能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强势智慧。技能型高考模式正是这种理论的反应,有些孩子不必成为“分数英雄”、高级白领,成为高级技工、高级“蓝领”,也是一种教育成功,是一种值得羡慕的强势智慧。这种崭新的教育价值的导向,比制度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实事求是的选择技术路径,而不是一味陷入“分数崇拜”,同样值得称道,是一种登高望远的人生开阔。
可中国家长和考生还是有浓厚的“分数英雄”的观念,更愿意考上名牌大学,而不愿学习技术。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另据调查显示,2011年,“望子成龙”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九大生活动力之首。很多人甚至对学技术有一种本能的社会厌恶感。成绩再低,也要挤进高中,而不上职业学校。以致于形成了一种人才结构失衡: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人才匮乏;而大学生毕业生却高度过剩,呈现恶性竞争状态。这对于“中国制造”,都是一种严重的技术制约。
正如中国科大原校长朱清时所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所以,高考终于将技术发展提升到了重要位置,给予重要的制度激励和欣赏,不失为一种善意的劝告和观念敲打:强化知识发展,也不妨尝试技术发展;强化 “成才单打一”状态,也不妨尝试人才多元化、成才多元化。毕竟,社会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中低端人才。理智走出“重知轻技”,多发展放大技能优势、服务优势以及动手能力优势,同样能成为发展亮点!
看看经济发达的国家,韩国,日本,美国还有欧洲,他们的技能发展都非常先进,是“技术大国”,更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成为优秀技工,通过这种所谓的卑微行业共和普通劳动者角色,实现人生的梦想。所以,他们的人才一直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轨制,比如“在英国、德国等围家,学生在上初中时就同时开始学习职业技能,不仅学士,就连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将技能纳入高考范畴,为技工技术提供更为快捷的发展通道,也是和国际经验接轨。
多一些普通劳动者意识,以及忠诚的社会服务意识,少一些“精英崇拜”,少一些“重知轻技麻痹症”,更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