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不仅可以送“服务”,也能享受“服务”了。昨天,我市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启动的消息见报了。看到这则新闻,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句话便是那著名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八个字最初来源无须考。其红极一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的提倡,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后,亦写入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现今,这八个字,正是方兴未艾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精准写照。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好像更愿意说“我为人人”,而羞于提及“人人为我”。似乎一说“志愿服务”,就应当是无偿,只能是不求回报,好像一提“人人为我”,就会让志愿服务变味。所以,与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类似的义工“积分存折”,在桃花坞社区推出后,一年来无一人“取现”;所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过去提过,又放下;批了,再提倡。这种辗转反复,值得琢磨。
琢磨之一:人在社会,一个人无法独自生活,我们常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别人也肯定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另一方面,提供帮助是一种高尚,给别人一个高尚的机会,何尝不是一种帮助。帮人且让人帮,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
琢磨之二:史有“子路牵牛”、“子贡赎人”的典故。孔子点评,因为子路接受了被救者赠送的牛,以后所有的落水人都能得到救助;而子贡放弃了国家补偿的赎人费用,绝大多数人因此不敢再赎奴隶了。这是从社会运行机制的角度作出的判断。
所以,恳请志愿者们,面对“时间银行”,真心“存”,亦大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