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国内·社会

另类“因公殉职”是功是过?

发布时间:2014-03-22 08:3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1日晚,罗平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安林的妻子发现,李安林死在家门口的私家车内。同车,李安林的同事黄树勇还在熟睡。连日来,当地一直有种说法:李安林是醉死的,死前,他曾陪几名当地干部喝酒。当地人称这与在饭局上打“飞四”赌酒有关,当地部门已展开调查。(3月17日人民网)

案件的真实情况虽还未浮出水面,但肯定与“酒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初步调查,当晚出席的大多是公职干部,不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挨打”,最终却是以“永远倒下”收场。

当然,李安林的死亡并非个案,近年来,公职干部在酒桌上死亡的案件不断上演,接待领导、犒赏下级都离不开吃一顿,怎么吃、吃什么都有个亘古不变的形式,就是把酒喝“高兴”,酒桌演变成了干部的另一个“战场”,个别干部在酒桌上永远的倒下,给餐桌增加了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

“酒文化”走上政治舞台并“蔚然成风”,多少还是有点“益处”的。接待上级领导,喝酒是调节气氛、迎合领导最有利武器;款待同级或下级,喝酒是拉近距离,增进情谊的制胜法宝。很多项目就是在酒桌上拿下的,很多审批就是在酒桌上通过的,很多关系就是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要是领导来了,只是吃点工作餐,规规矩矩探讨探讨工作,唠叨唠叨生活,多少显得有些生分和刻板,没有酒来烘托一下,难免感觉太素了些,这就是酒文化盛行的原因。

其实,大部分干部还是不喜欢酒桌文化的,都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实在不行也就只能迎难而上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却一直践行着并愈演愈烈。干部也有“苦衷”,多少有点“委屈”,以身体之本谋求关系上的“融洽”、工作上的“突破”,真心是下了“血本”,代价有点大。

酒桌文化是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的“发源地”,滋生了不少干部作风问题。这些胡吃海喝,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干部形象,群众对此嗤之以鼻。倘若政府工作都是酒桌上的“头脑风暴”,草率的结果就只能让群众来买单;倘若干部将心思花在了接待上,干实事的少之又少,对社会的发展必然是百害而无一利。自中央反四风以来,饭桌清净了,白酒消停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个别公职人员“顶风作案”,甚至赔上性命。

另类“因公殉职”是干部作风跑偏衍生的怪胎,党和国家的发展不需要干部“战死”在酒桌上。这种荒唐“牺牲”将干部四风问题暴露无遗,必须严惩,才能刹住这股“酒疯”,让干部将心思花在干实事上,放在为民谋利上。

  

  文/陈央

来源:红网 作者:陈央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