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国内·社会

“纪委书记不再由企业提名”,赞!

发布时间:2014-03-21 08: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委书记不再由企业提名”,早该如此!

日前,四川成都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市属国企专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配备,到对市属国企纪委书记的统一管理、统一选拔、统一薪酬,一场力度空前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改革的目的很明确:提高国有企业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国企纪委书记敢于、善于监督国企一把手。

这个新闻的一个亮点是:成都调整12家市属国企纪委书记将不再由企业提名。

其实,早就该这样了。以往所见,国企纪委书记大都由企业提名,纪委书记选拔、分工、薪酬、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由企业决定,亦即是说:纪委书记要监督的对象实际上决定着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事项。在这样的体制下,纪委书记是企业领导的下属、同僚。纪委书记也是人,要他们全心全力去监督自己的上司、同事,他们怎么敢、怎么能,又怎么会去尽责?于是,国企纪检部门往往要么形同虚设,只会抓抓小吃小喝小腐败;要么干脆沆瀣一气,与贪腐的领导、同僚勾结成伙,自身成为腐败分子,即便出重手抓腐败,也不过是假借反腐名义打击异己——左手监督右手,注定陷入越反越腐败的黑洞与怪圈。

成都市之所以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改革国企纪检体制,就是因为在既往教训中吃过“苦头”。自2012年起,成都市先后查处了工投集团、兴蓉集团等5家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其中不少涉案国企,即便是管理相对规范的上市公司,也没有避免从董事长到董秘统统“落水”的尴尬局面。团伙窝案频现,暴露出现有国企纪检监察体制之欠缺:倘若国企自身的纪检监察部门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未必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国企腐败,不仅事关企业领导团队自身的廉洁高效,更攸关市场经济环境的公正、公平;国企腐败,常常还与政界官员腐败相勾结、不分彼此,加剧了腐败程度与反腐难度,例如日前披露的四川系列腐败案。 因此,实际上,国企腐败是综合危害力最大的腐败,但相对于官员腐败,民众注意力并不那么集中,甚至对某些国企“功臣”蜕变为腐败分子抱有莫名的同情之心。这其中缘由,国企纪检部门平时监督发现不力,也多有关系——其实,腐败早已有端倪,却因纪检部门的隐忍甚至包庇,等事态严重到再也无法遮掩了,往日的企业功臣变成了贪腐分子,才仿佛是一夜“突变”。

国企纪检部门反腐不力,自然也会有损自身的权威性,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现行的国企纪检监察体制决定了其独立性不足。正是看到其中弊端,成都市方才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的目标设定为提高国有企业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与权威性相互支撑,可谓是切中肯綮。为防止“近亲繁殖”,还设置了岗位轮换制度,对于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改革勇气,值得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去观察、支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制度化,从这个层面去理解,成都市正在进行的改革探索也正是相应的落实与实践。成都国企纪检体制改革或者可以成为他山之石,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也为全国纪检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样本 ,不妨给予更多期待

华声在线评论员 赵强

 

 

声明: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赵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