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近日发布,《规划》提出,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住房信息联网是颇为敏感的领域。建立公开的市场信息数据,尤其在房地产这样沉淀大宗财产的市场,住房信息的公开相当于官员财产与高收入阶层财产的半公开。而公开住房保障信息,不仅面临缺乏原始数据的困难,还会让住房民生工程的真假立即浮出水面,到底是纸上政绩,还是落到实处的民生工程,一目了然。正因此,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2010年就已经启动,但进展并不顺利。
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便提出要对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但由于进展缓慢,住建部不得不将时间延至2012年6月底。截至2012年5月17日,全国仅有广州、福州、厦门、南京、无锡和苏州6个城市宣布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2013年2月,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完成。这时已经逾期8个月。按照住建部原本的预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将扩展到500个城市。不过“大限”已过,这一目标依然“难产”。如今,《规划》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按说有6年时间推进,但能否顺利,目前来看还要拭目以待。
实际上,技术层面早已不是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难以落实的掣肘,如何理清头绪打破地方政府阻碍,才是“破题”的关键所在。为缓解人们的忧虑,推动住房信息联网加速,住建部表示将在制度、程序、软件等方面加强设计和管理,确保信息使用安全。只有地方政府和住建部双方都同意批准,信息才能显示出来,否则显示出来的只是不完整的信息。住房监测数据由此成为高级机密:首先是应用系统不接入互联网,多层加密很难破解;其次是各地方政府只能看到自己城市的数据,如果查询或是修改,都会留下记录;再次,调看数据需要政府、住建部两把钥匙。应该说,住建部采取这样的策略虽属无奈,但能够逐步推进也是利大于弊。
住房信息联网虽然让某些人害怕,但其真正的功能并不是反腐,也不是以此查出新的“房姐”、“房叔”之类。其主要功能有两点:首先,通过住房信息联网有利于监控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流向和楼市销售等运行情况,同时还能通过监测实时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的引导措施。总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大大增加,调控的精确性将大大提高。其次,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将为今后房地产税的实施打下基础,没有住房公开信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房地产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现代化治理方式”,所谓现代化治理方式包括信息化。对于房地产这样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要进行科学管理首先要摸清楚基本情况,信息联网是最基本的要求。新型城镇化规划给出6年时间去实现全国联网,应该说,这个时间绰绰有余。接下来,就看相关部门有没有转变观念触动利益格局的勇气。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