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余额宝是不是中国最大的货币空转?

发布时间:2014-03-16 07:5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发表“取缔余额宝”观点而陷入舆论风口浪尖的央视特约评论员钮文新,再次就余额宝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最近在关于余额宝的讨论中,很多支持余额宝的高官、学者都在用“金融创新”掩饰一个重要问题:余额宝引发的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空转;而且,把舆论导向所谓利益之争。

客观地讲,按照余额宝目前的操作方式,确实存在着货币空转的现象,亦即通过货币的腾位,提高居民的投资收益。但是,说余额宝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空转,可能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事实上,在中国的金融领域,货币空转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银行的存贷挂钩。所谓存贷挂钩,就是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向银行存上一笔保证金。从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保证金的规模都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0%左右。也就是说,从表面看,企业获得了足够数量的贷款,实际上,有30%左右是不能用的,是被银行用于“生财”的。

而这里所说的保证金,其实与余额宝没有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余额宝的获益者,是存款人,保证金的获益者,是银行。如此一来,不仅银行的贷款规模出现了水分,银行的存款规模也出现了水分。

面对中国GDP只有美国一半,广义货币(M2)却超过美国,有关方面强调,核算的口径不太一致。那么,是否也包含贷款保证金这样的不可比因素呢?如果剔除贷款保证金,银行的契、贷规模将减少多少呢?要知道,即便按照目前银行贷款余额的1%核算贷款保证金,其货币空转规模也超过了余额宝规模。那么,钮文新同志为什么没有看到这种货币空转问题呢?为什么只对余额宝提出不同意见呢?

而且,被银行用得越来越滥的承兑汇票,由于兑现率过高,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货币空转现象,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效果。如果将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是否也有利于提高货币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呢?

我们说,鼓励金融创新,并不是说可以滥用货币手段。余额宝确实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它所引发的问题和风险也是完全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如果仅仅将眼睛盯住余额宝,而对银行自身存在的货币空转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还在为银行的巨额利润当吹鼓手。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关心金融问题、关注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问题和金融风险,其实并不是非金融企业造成的。即便存在一些不守信用等方面的现象,也与银行的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就象余额宝一样,能够如此受投资者欢迎,还不是银行给予存款人的回报太低,而银行从中牟取的利益太大。如果银行在存贷息差方面能够更多的考虑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作出一些合理调整与优化,余额宝也就不可能诞生。即便诞生,也不会有生命力。问题出就出在,银行压根就没有想过其他市场主体和居民的利益。

我们不赞成给余额宝那么高的评价,更不赞成只对余额宝指手画脚、而对银行存在的问题无动于衷。余额宝或许造成货币空转矛盾的加剧,但是,在银行通过贷款保证金等进行货币空转的“大巫”面前,余额宝这个“小巫”又算什么呢?要取缔余额宝,首先应当叫停银行贷款保证金。贷款保证金并不是银行防范风险的手段,而是与民争利的工具。企业在获得贷款过程中,都必须向银行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凭什么还要贷款保证金呢?凭什么要让银行拿完全属于不当得利的存贷差呢?

中国的银行,泡沫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货币规模如此之大,却不时地出现“钱荒”,很大程度上,就是泡沫泛滥的结果。美国的次贷泡沫,让世界遭遇了一次至今没有回过神来的金融危机。中国的货币空转泡沫,会不会也象美国次贷危机一样让中国面临一场金融危机,需要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反复强调要用活货币资金存量。说到底,就是担心货币过多发行带来泡沫泛滥,引发金融风险。也正因为如此,对余额宝等新的金融品种,需要加以规范,而对贷款保证金等与余额宝相同的银行行为,也需要加以规范,将中国金融业的泡沫挤干,避免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

  文/谭浩俊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