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用人单位常常提高女生录用标准,‘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仍是一些单位招人用人的潜规则。”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围绕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大会发言。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在发言中建议增加就业性别歧视案由,以促进就业性别平等。( 3月09日南方都市报)
当今社会,虽然妇女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已大为改观,杨澜、张茵、张丽莉等一大批女性在各自的舞台演绎“她神话”,证明“她力量”。但毋需讳言,多数女性仍然在扮演职场“预备役”角色。相信若不是在妇女节这一特殊背景下,即使孟晓驷委员的比喻比“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更贴切,更形象,更抓眼球,也很难将就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变成社会热点议题。
现实中,用人单位设置已婚、已育等就业“暗门槛”已非常普遍,人们也对针对女性的各类就业歧视变得麻木。在这种语境下,女性求职者即使变身穆桂英一样的“女汉子”,也很难脱颖而出。据相关调查,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城镇在业女性曾“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的比例是男性的4.3倍。
虽然穆桂英难“挂帅”,用人单位也有难言之隐。企业毕竟不是公益机构,有着逐利的本性。生育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反复要考量。然而,对女性的尊重程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妇女同胞因性别原因丢掉出彩的机会,不是文明社会应有之义。因此,打破社会和企业对妇女的认知“惯性”,让女同胞拥有职场出彩的机会,是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有人断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性别歧视将不攻而破。然而,笔者却认为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单独生二胎政策的落地,职场女性的处境却是雪上加霜。“生孩子丢职场前景,不生二胎身受社会压力”,越来越考验职场女性的神经,这无疑加重了妇女的职场负担。解决“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绝不能听天由命。监管部门决不能缺位,要通过法律的硬杠杠打破就业的潜规则。进入“她时代”,需要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