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文化·教育·体育·娱乐

官员读博是充电还是镀金?

发布时间:2014-03-14 08: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11日,北青报报道,记者采访两会代表孟学农对官员读博怎么看?孟学农:有些人读什么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

孟学农当初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在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的建议,竟能引起网友如此强烈的共鸣。如今,怀着镀金思想落马的“博士”也确实有之,刚刚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法学博士,再到名校博士后,季建业的“学术履历”,如同他的职务一样“步步高升”。类似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如今不少领导干部的名片上,博士、博士后头衔满天飞。网络甚至还流传着一个“学位—官级换算表”:学士科员,硕士科长,博士处级,博士后厅级。

如此不正之风,危害显而易见。选拔干部重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历造假,首先,暴露的是官德不修,败坏干部选拔风气不说,更有损干部形象;其次,干部带头造假,充当负面表率,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跟学术机构搞权学交易:你给我学历,我给你项目。把学习当成了生意,不仅令学术殿堂成了藏污纳垢的陋室,更有徇私舞弊、虚耗公帑之嫌。张曙光用2300万元“运作”院士,雇佣30多人代写“专著”,即为典型例证。

个别官员读博不为了充电而是为了镀金,这种现象背后,暴露的不仅是一些干部自身的道德问题,更是干部升迁考评制度的弊病——缺乏科学、民主和清晰的标准。考察重学历轻能力,有现实原因:上级考核下级,信息并不完全对称,办事能力、民意状况不甚了解,民主评议走走过场,要想排除人情因素、弹性操作,只好比拼文凭和履历。殊不知学历也能造假,选拔有了可操作性的同时,也让不少人钻了空子。

笔者认为,要根治干部读博不为了充电而是为了镀金这种现象,干部任前档案的审核和监督要跟上,发现问题不能轻拿轻放,而要严加惩戒,让造假之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选拔干部应制定更加科学民主的标准,让学历和能力分庭抗礼,将硬指标化为更加具体的参数。此外,还应增加干部选拔的透明度,让广大干部群众也能够有效参与,这样才能避免“唯学历论”的僵化思维,杜绝盲目追求学历甚至造假的不正常现象。唯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举贤任能,让有才干的人得益,让弄虚作假的人无可乘之机。

张海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海新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