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宁沪铁路铺轨至马迹、苏游,与横山(白兔山)相望时,演绎了一段陈庆年保石护青山的故事。
宁沪铁路筑路所取之石,清政府规定有燕山采石供用。因路途遥远,搬运维艰,横山(白兔山)村众妇女缘山捡拾碎石,堆积成方以量,路方给付工钱。积日既久,碎石拾尽,由乡董魏家祥复为此山媒介经手,乡人江良荣、江正林私立采石租约,将白兔山出租路局开凿取石。租期自四月中旬兴工,至十月终止。时已开凿五个采石小塘口,每个塘口周围均宽阔数丈,遂有不作不休之势。
时值陈庆年编写《列国政要》,“乡人以正在开工,合村老壮多奔舍间,争以铲伤地脉,为言汹汹,滋议欲迫庆年还乡设法禁阻。”陈庆年忙于政务,不能还乡,怀怒村民欲与宁沪铁路工程为难。
《列国政要》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朝廷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等五大臣奉命到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考察宪政,重点考察美、德、奥、俄、意五国,考察内容涉及欧美各国的政体、宪法、经济、财政、兵制等,翌年归国,由陈庆年于焦山松廖阁,将他们此次考察编写此书。乡董魏家祥和乡民江良荣、江正林于路局白兔山开凿取石,《列国政要》正在出版之际。繁忙中,陈庆年以“政要”为重,又爱乡情切,国事、乡事两项兼顾。他便与两江总督端方联系,制止开山取石。陈庆年写给端方《上两江制军端陶帅书》云:“列国政书译稿……前得家大人来谕,正在踌躇,今晨复有人至,甚虑乡愚连村合势,与路工为难,其势不了。庆年愚管之见,窃以镇江路石本有指定之山准其开采,指定之外,只可于距路近处相其势便捡取石,方不能听其勾结土豪,不问地主,不问官权,辄延揽开掘……有将白兔山售出之事,应即勒令即日收回,禁止开采,先安众心,再议办法,云云。”
陈庆年唯恐开山取石在禁令中激成事端,又及时返回镇江,与常镇道荣恒心,丹徒县宗能述以及王锡藩一齐入乡,至白兔山察看开山情形。所开之窟宗能述令魏家祥雇工填塞,并与铁路悔交晓谕,不准在此山采石。可是,魏家祥不仅未与铁路悔交,而且也未雇工填窟。究其因,《道立学堂报告》得以明白:光绪三十二年(1906)冬,魏家祥向东石城村王姓山主,承买越河大渎山开挖取石,越河圩内村民以此山关系合圩风水,拦阻取石。魏家祥因经手之难,弄出江良荣、江正林山主,在白兔山开取石料,补其所缺。常镇道、丹徒县所令,魏家祥执行不了,丹徒县只得将魏家祥锁押,代为与铁路悔交,填补山窟。
陈庆年保石之请,端方何以能“应之如响”?因为端方对白兔山已有所了解。端方曾收藏《瘗鹤铭》水拓本,郑孝胥《海藏楼诗》卷六题端方所藏《瘗鹤铭》水拓本云:“焦岩苍苍隐云水,上皇樵人呼不起,留待丹徒陈善馀,辨证横山真可喜。”陈庆年往时曾自署上皇山樵,并以论山樵书证上皇山即横山,为端方所欣赏。陈庆年在《上两江制军端陶帅书》曰:“我公前年在湘归里,复蒙大书‘横山草堂’额见赐。则横山所有事,安敢不闻于我公!”
陈庆年保石护山已逾百年。喜看今日白兔山青山葱翠,当数陈庆年当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