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几家房地产企业交流市场形势,谈及对于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是否感到软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有一种回答称,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多了,过去“公关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是拖。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2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八项规定”、力纠“四风”等举措接连出台之际,坊间颇存一种疑虑:这些规定和禁令的持续发力,当然称得上是民心所向、公众所盼;但对某些习惯了“无利不起早”的公职人员来说,会不会“下有对策”,越发变得“慵懒散拖”起来呢?由今观之,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这样的担心并非是种杞人忧天。
曾几何时,“吃喝产生动力”、“关系也是生产力”之类的说法,可谓是跟一些政府部门和实权人物打交道的“金科玉律”。反应在社会舆论中,便是“吃拿卡要”与“利益公关”的眉来眼去。现如今,奢腐享乐风险极大,“权力寻租”风声鹤唳,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希冀继续“杯子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或是拿权力作交易,以公章“捞偏门”,显然已经“钱景”渺茫,且很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安安分分地守住本职,俨然已成共同认识的不二选择。
把权力关进“笼子”,让竞争焕发活力,这自然是一种最好所求和最佳状态。但是且慢盲目乐观或兴奋,这不,有企业已在私下“吐槽”:官员没了好处,工作好像也就没了动力——可办可不办的事情,往往选择了能推则推;就算必须要办的事情,也总有意无意地让它能拖则拖;一言以概之,“吃喝产生动力”虽然不便明说了,而“没有吃喝懒得去动”,总是可以心照不宣地表现表现的罢。
“吃喝产生动力”岂能一语成谶?说轻了,这是“慵懒散拖”、推诿塞责;言重了,则是抛弃宗旨、“隐形对抗”。在日前刚刚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部门来说,则必须秉持“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照李总理掷地有声的话语,那些仍在时时惦记着“吃喝产生动力”、“好处润滑活力”的当权为官者,无疑已与时代要求相去甚远,也越发显得格格不入。对于这种“懒官”和“懒政”的丑陋表现,就不能让其舒舒服服地继续“坐着”,无忧无虑地继续“混着”。
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某些所在“吃喝产生动力”的一语成谶,事实上就是一种亟待革故鼎新的思想“顽疾”。“不拿好处不办事,拿了好处乱办事”,这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而恰恰是损害干部形象、带坏社会风气的“害群之马”。循着这层思考,少一些尸位素餐的“假公仆”或“差公仆”,换上那些真正愿意干事、乐于做事、能成大事的人来“为人民服务”,应该也要有所警示、有所动作才行了。(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