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我们能为改革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4-03-03 07:2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的调整中,我能获得什么?这是我们习惯的发问,却很少有人换一个角度,尝试着问自己:我能为改革做些什么?

改革不是别人的事,也不是一群人去改另一群人,然后更多人等着享受成果。改革需要全民的参与,我们都是改革者,又都是被改革者,每个人行动起来,去推动,去投票,去监督,去克制自私而服务公益,改革才会良性地运转起来。确实,改革中,会有利益的被动受损者,也会有搭便车者,但是如果人人都指望坐享其成,改革的推动就会异常艰难。

你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自己的诉求,但你的表达方式不应该只是责骂,将“脑残”、“蠢货”之类挂在嘴上。不要轻易把自己当作“正义”的化身,廉价的愤怒除了宣泄情绪之外,对改变现状并无帮助,甚至是破坏性的负能量。事事看不惯,在“我敢骂所以我是斗士”的幻觉中,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你给这个时代留下的将是一张扭曲的脸。

指向他人的批评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悖论:责难政府治霾不力,自己却不愿意少开一天车,少放一点鞭炮;指责制度虚设腐败泛滥,自己办事时却首先想到找关系、钻空子;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自己却不愿伸把手,扶起摔倒的老人;批评既得利益者阻碍改革,可当改革触及自身利益时,就立刻去阻挠去反对;指责社会缺乏法治精神,可当法律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判决时,就立刻不要法律了。

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其实有必要想一想,自己能否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句口号曾经让不少年轻人激动,似乎真的不用做什么,只要在公共事件中充当一个围观者,就可以形成一种倒逼变革的压力了。现实果真如此简单,围观真的能改变中国吗?从众多的“围观”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它只是一场热闹,甚至变成猎奇、起哄、挑衅和煽动。这个社会,不缺围观者,缺少的是协调者和行动者,积极的公民行动才是社会变革的真正动力。

告别愤青的姿态,远离片面的指责,拒绝做不负责任的围观者,以积极的公民身份积极融入改革,才有可能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成就自我,积极地表达,积极地行动。

改革需要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党同伐异和情绪化的对抗,只会进一步撕裂本就稀薄的共识。积极地表达,就是避免那种“张口就骂”和“逢政府必反”的网络戾气,拒绝被偏激的情绪牵着鼻子走,理性地参与公共讨论,客观地看待改革面临的问题,善意地建言,做一个矛盾的协调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改革更需要积极的公民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走到这一步,已经不缺观念和理论,最缺的是行动——不仅是政府和官员的行动,而且是每个公民的参与。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对每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充满敬意,他们不只是在网上抱怨法治不健全,而且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维权,以此捍卫法律的权威;他们不只是抱怨雾霾,而且会默默地少开一天车,默默地将空调调一度;他们不只是批评红十字会,而且会在自己捐款后,随时监督这笔善款的流向;他们从网上的虚幻民主中走下来,去参与小区业委会的竞选……

当我们以积极的公民身份融入改革进程之中,才不会对“你为改革做了什么”无言以对。若干年后,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史时,希望更多人能为其间留下的自己的印记而备感欣慰。(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曹林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