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梁代萧纲等虎窟山寺诗歌唱和

发布时间:2014-03-03 08: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武帝(464-549)普通二年(521)正月,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三弟,年仅19岁的萧纲(503-551)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来到京口。次年二月,萧纲与他的下级及“州民”同游虎窟山寺,作诗唱和。萧纲作《往虎窟山寺诗》,全诗为:

  尘中喧虑积,物外众情捐。

  兹地信爽塏,墟垄暧阡绵。

  蔼蔼车徒迈,飘飘旌眊悬。

  细松斜绕迳,峻岭半藏天。

  古树无枝叶,荒郊多野烟。

  分花出黄鸟,挂石下清泉。

  蓊郁均双树,清虚类八禅。

  栖神紫台上,纵意白云边。

  徒然嗟小药,何由齐大年?

全诗18句。首4句交代往游虎窟山寺是由于生活于尘世之中,积累了喧闹和忧虑,来到世俗之外,可以消除众多的愁情。这虎窟山确实是清朗高爽,田间小道绵延在城外山垄之间。中间10句写往虎窟山寺所见,众多而有威仪的车子行驶着,旌旗高悬迎风招展。细小的松树斜绕着山路,高峻的山岭遮住了半边天空。古老的树木光秃秃的,荒郊野外漂浮着烟云。黄鸟从花丛中飞了出来,清泉挂在山石之上向下飞洒。长得茂盛的多是婆罗双树,环境清静虚寂如同佛教“八禅”那样。这10句写出了虎窟山一带山高树密,清幽而又富有生气的仲春景象。“分花出黄鸟,挂石下清泉”,写景鲜明、工致,文辞锤炼,堪称佳句。最后4句写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他在这神仙居住的“紫台”之上保养元神,心驰天边白云之际,嗟叹徒然服用细小的药物,怎么能有很长的寿命呢!

对于萧纲此诗,南徐州治中王冏、记室参军陆罩、前刑狱参军孔焘、西曹书佐鲍至、“州民前吏”刑狱参军王台卿等五人均有和诗,都是五言18句。除孔焘诗仍用萧纲诗原题以外,其余四人诗题上均加“奉和”两字。他们的和诗中,王冏诗“野花夺人眼,山莺纷可喜。风景其鲜华,水石相辉媚”、陆罩诗“乔枝隐修径,曲涧聚清流。徘徊花草合,浏亮鸟声遒”、孔焘诗“■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莺林响初转,春畦药欲含”、王台卿诗“飞梁通涧道,驾宇接山基。丛花临迥砌,分流绕曲墀”、鲍至诗“短叶生乔树,疏花发早条。远峰带云没,流烟杂雨飘”等句,在写景方面都比较鲜明生动,语言锤炼工致,从中可以看到虎窟山一带景物的清幽美好。

萧纲等人唱和诗所咏写的虎窟山,就是后来所称的招隐山。诗题所说之“寺”,从宋、元有关方志的记载看,应当是指招隐寺。由此看来,招隐寺在梁代又称为“虎窟山寺”。不过,从萧纲曾撰有《招隐刹铭》《续高僧传》卷十“智琳传”(陈朝人)说“招隐伽蓝”看,梁陈时期已称“招隐刹”或“招隐伽蓝”。 其后,唐骆宾王《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诗题更表明,唐代前期,更通称为“招隐寺”,不再有“虎窟山寺”的说法。

再从王冏诗称“美境多胜迹,道场实兹地”、陆罩诗称“金盘响清梵,涌塔应鸣桴”,以及前引诗句看,虎窟山在梁朝已成为南徐州的名胜,山中不但有“乔树”“野花”,曲涧清流,而且有“黄鸟”“清泉”“涧道”“飞梁”,被誉为风景“鲜华”,水石“辉媚”;虎窟山寺当时还建有宝塔,被视为“道场”即拜佛诵经的胜地。由此看来,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梁代招隐山和招隐寺的情况,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

而且,《往虎窟山寺诗》的作者萧纲,在梁武帝萧衍去世后,继皇帝位,史称“简文帝”,被视为南朝文学成就最高的“人主”之一,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他与王冏等人同游虎窟山寺并作诗唱和,在当时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学活动,也是当时南徐州不多见的文坛盛事。从现存作品看,此次唱和活动在当时的南徐州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存诗也最多。而且在镇江南郊的历史上,他们的唱和诗是第一次和第一组咏写南山的诗歌,他们的唱和活动,是第一次文学活动,具有开创意义。到2014年春,萧纲等人虎窟山寺诗歌唱和已1493年。不过,在现存的与镇江有关的方志中都未见记载此事,今天有关镇江的一些著述及诗歌选集中也未见涉及。而对于萧纲与京口,人们说得较多的是他大同十年(545)奉和梁武帝登北固楼作《奉和登北顾楼》诗。近读今人吴光兴《萧纲萧绎年谱》,其中考及萧纲与王冏等人游虎窟山寺作诗唱和之事,虽然该书在考定此事当在普通三年的同时,又认为《古诗纪》“简文帝以天监十七年为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的误说为“所论是也”,未免自相矛盾,但毕竟指出了基本事实,具有启发意义。为此,参考吴“谱”的正确部分,并根据个人的理解,作此小文,以供读者参考。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乔长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