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创新之举,安徽省教育部门将联合由社会专业组织、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组成的第三方,对学生课业负担定期监测。对于没有达到规范办学的地区和学校,将实施行政问责。
(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学生负担过重缘于多重因素,核心在于教育责任未能得到落实。正如安徽省教育厅长程艺所分析的那样,原因有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两个层面。成绩的指挥棒发挥着支配作用,“题海战术”和“考试恶补”法被运用到极致,不管是“作业不能超过一小时”,还是“不能超过一张A4纸”都很难发挥作用。如果再加上“教辅利益”和“补课经济”的作祟,那么学生课业就很难真正得到减轻。
之所以如此,其中有两种原因,一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理不清,剪还乱”的关联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课业负担监管,既扮演着裁判员,又充当着运动员的角色。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两者之间其实是利益的共同体。比如其设计的教育目标考核,是以升学率作为核心指标,具体的表现就是每个孩子的成绩。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也最终决定着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政绩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其对于课业负担其实是种矛盾心理。
二是缺乏必要的标准作为管理的基础。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制度缺陷,一方面是难以“下痛手”,缺乏不留情面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争议时容易自话自说,很难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作为依据。
第三方监测课业负担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其对于被监督者产生了监督作用。虽然目前的这个第三方还属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但也不失为自我促进的一条举措。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实行制度化和常态化,保持第三方真正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其作用就会得到最大释放。
不可否认,课业负担过重的源头在于应试教育的制度本身,当成绩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之后,那么教育群体的意愿都会下降,没有利益的驱使,所有人的动力都会打折。不过,无论是治标也好,还是治本也罢,都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真正担负起责任来。而第三方监测课业负担正是发挥了如此功能,虽然仅具有治标之效,却也不失为对接现实的次优选择。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