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复旦投毒案犯林森浩不应该被恶魔化

发布时间:2014-02-24 07:1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月19日,"复旦投毒案"被告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宣判前,林森浩接受了媒体专访。随后有记者评论林森浩接受采访时的态度称,“林从头到尾都很冷静……冷静的背后是冷酷。”

其实,类似“冷静”这样的性格修饰词,我们还很难辨别其到底属于褒义或是贬义,也许只有放在不同的情境,或者适用在不同个体的时候,我们才会在主观上做出某种有倾向性的判断。

就像林森浩,如果他不是复旦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在审判前坐在镜头前接受媒体的采访,而是在手术室里救死扶伤,也许这种冷静的态度永远不会与“冷酷”这种纯贬义的词语联系起来,甚至这种冷静还会得到人们的欣赏,因为这正是职业医生所要求具备的心理质素。

那么,回头来看媒体对林森浩所下的判断和评论,既然林森浩接受过长时间的职业医生的专业训练,所以林森浩在任何情境下保持冷静的态度都是不足为怪的,相信这种专业训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融入到林森浩的性格,当然也包括他面对镜头时的态度和表现。

因此,值得指出的问题是,记者在做报道和评论时,将林森浩性格里的“冷静”与“冷酷”划等号也就有待商榷,更可能是极不合适的。如果完整看完对林森浩的专访,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是林森浩在镜头前的表现,虽然他语气平静,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感觉到林森浩对所作所为和内在性格的悔意,他展现的也并非是毫无悔意的令人发指的恶魔形象。

当然,确实很难期待记者或公众对亲手毁灭无辜生命的林森浩再抱有更多的同情,我们也见惯了类似林森浩这样的“坏人”在镜头前痛哭流涕、大彻大悟的场景,只不过这次的林森浩,却没有表现出记者和公众期待“坏人”们应该在镜头前“有所悔改”的公众形象。

而事实是,即便是林森浩接受采访时没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以示悔改,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其毫无悔意,因为我们在他的话语中解读到的信息是,他同样也很痛苦,他也很后悔,他也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刑罚将是何等残酷。

如果因为林森浩在镜头前表现得冷静、平静,便将他与杀人不眨眼的、冷酷的、漠视生命的嗜血者联系在一起,显然对林森浩及其亲友也是极为不公的,何况林森浩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尤其是对其家人来说,他们也不会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是冷血的杀手。

所以,媒体、公众给林森浩打上“冷酷”、“漠视生命”这些的标签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很好地彰显嫉恶如仇的同情心和向善的力量,相反却在伤害着林森浩以及与其相关无辜者的情感,更甚地说,这也不是在抵消社会的戾气,而是在帮助树立仇恨,是在宣泄关于人性恶的负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余燕明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