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数九“画九”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4-02-20 08:5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之后,开始“数九”,数至九九,寒气尽消。作为寒冬一道特有的风景,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民间又产生了“九九消寒”的习俗,愈来愈丰富多彩,形式也不断翻新。

我国早有“画九”之法。相传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被元军押到京城,时值冬至日,他在狱中面对冬季凛冽寒风的考验,胸怀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大无畏精神,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株红梅,共有九枝,每枝九蕾,每天将一蕾改缀成花,九九八十一天画满九九八十一朵花,既计算着被囚的时日,又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的英雄气概,寒消之日,慷慨就义。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依据文天祥的意趣,逐渐演变出了不同版本的消寒图。最有代表性的当是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说的那种:“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更有韵致的是,斯时妇女晓妆染梅,明人杨允孚《滦京杂咏一百首》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所以杨氏诗以咏之:“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九九消寒图》最简单、最普通的画法,是把一张白纸,先画九个大方格,上面写图名,边上写“九九歌”。每个大方格中,再用竹笔帽印九个红圈圈,从冬至日起,每天用墨笔点一个圈。点的时候还有个规矩,只点一部分,以区别不同的天气。有歌词云:“上画阴,下画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就是说如是阴天,把红色圆圈的上面一半染黑,如是晴天把下面一半染黑,其余依此类推。等到把红圈圈全部点染完毕,便是回黄转绿之际矣。这样点,便于计算阴晴雨雪天数。照《京都风俗志》的说法,还有“以估来年丰歉”的意义在里面。明代刘若愚《郑中志》记载,宫中年年都要由司礼监印制《九九消寒图》。

最喜欢弄《九九消寒图》的,莫过于私塾及学校中的小学生了,他们的消寒图最普通莫过于写“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了;先用毛笔写好,再用一张白纸蒙上,用双钩的办法,把这九个字用红笔(当时叫朱笔)影写下来,便都是空心字了。这九个字每字九划,按笔画每天描一笔,描完之后,正好杨柳回黄,意义双关,是很别致的一幅《九九消寒图》。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金长宝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