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摔倒者呼救20分钟,缘何无人理会

发布时间:2014-02-17 07: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45岁的宁波郑女士赶公交车时不慎摔倒,骨折旧伤复发无法起身,路过者多是看一眼之后就匆匆离去。郑女士大喊“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谁帮帮我”,但喊话20多分钟仍然没有人上前帮忙。(据2月14日中国网)

面对如此消息,着实让公众为之而感到寒心。当然,这也呼吁公众能够强化公德意识,同时,也倒逼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尽早出台相应举措,通过科学有效制度来为公众的爱心与善举进行“撑腰”。按理说,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行为乃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需要救助的人,绝大多数的公众往往会毫无犹豫地伸出热情而温暖的双手实施救援。

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又会出现“摔倒者呼救20分钟无人理会”的尴尬丑态呢?事实上,并非公众缺乏爱心与善举,只是,近年来,形形色色讹诈事件的发生,让更多公众在行善时产生了戒备心理。试想,当好心好意对他人进行施救时,不仅未能换来对方一声真心诚意的谢谢,甚至可能遭遇对方的讹诈时,势必会极大地挫伤公众的行善热情。

也正是最近几年此类意外事件的频繁上演,一些地区或者部分高校及时出台相应政策,从而为勇于行善而受到讹诈的百姓进行“撑腰”。可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公众仍然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加之社会上仍有少数人总是想法设法“碰瓷”,这样一来,才会最终导致“摔倒者呼救20分钟无人理会”的闹剧?

无论如何,面对如此令人心寒的一幕,想必我们每一位公众都应当好好反思。首先,我们都应当自觉地从我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面对他人需要救助时,我们不要心存冷漠,而应当尽己所能给予他人帮助。另外,对于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来说,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形式来引导公众增强公德意识,并通过出台更多有效制度来呵护公众的爱心与善举!

(长江网 周歌)

来源:长江时评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