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国内·社会

“去谁家过年”是共同的心理功课

发布时间:2014-02-06 08: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过年回谁老家的问题,23岁女子李某和丈夫张某发生争吵继而撕扯起来。盛怒之下的李某强行将张某赶出家门,将门反锁后打开燃气自杀。接到报警后,青岛开发区警方强行破门而入,将已经昏迷的李某救出送医。经过抢救,目前李某已经脱离危险。(《齐鲁晚报》)

回家过年本是件幸福的事,畅享亲情,共叙人伦。为回谁家过年,吵架动气,甚至象个案一怒之下,想不开而自杀,不仅让回家的意义荡然无存,更让精心培养出的夫妻感情付诸东流,想必双方的父母知道了,心理也会忧郁一阵子。当然,像如此草率的只是少数,但是,像他们一样面临着“去谁家过年”选择的年轻夫妇的确不少,有吵闹的,也有处理得很妥当的。

应该说,这些现象是人口特殊结构之下,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理论上讲,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去谁家过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项,最优的方式就是双方父母一起过年,或到小两口子所在城市,或到双方父母任意一方的城市,权当是旅游;次优的选择是两个家庭轮流过年,今年到这家,明年去那家,然后在平时长假的日子里,小夫妻一起去看另一方的父母。

不过,之于现实,还有诸多的观念需要摒弃。比如,必须到男方过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之类的男权思想,父母要改变,小夫妻更要避讳,毕竟双方的父母都是父母,理应得到同样的对待,都盼望子女一起过年的愿望都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特别需要确立的是,有时放弃与退让,同样是一种爱,双方父母多体谅亲家,无疑会让小夫妻的选择压力更小,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亲家一起过年,则更是上上之举。

更重要的是,妥善处理去谁家过年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关系是否平等的体现,更多的时候因为双方出身不同,先天具有的经济条件与社会地位也不同,可能会造成双方心理无形的鸿沟,不仅需要换位思考与相互包容,更需要多方面沟通。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出在了平时,只不过是特殊时期,无法兼容的选择,使得矛盾显现而激化。

过节成“过劫”,并不止于“回谁家过年”幸福背后的亲情博弈,还有诸如“逼婚”、“人情债”之类的恐惧综合症,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心理危机。解铃还须系铃人,过年要做好心理功课。一方面,需要每个当事者要淡化过节的含义,不能把过节当成偿还“亲情债”,自我调节与减压,把更多无法兼顾的措施放在平时,便于理性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家庭的亲情来减压,特别是做父母的,也要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与难处,不能把回家过节当成了孩子们的事,多体谅、多沟通,给孩子们减压,让他们的选择不再困难。

(木须虫)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木须虫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