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脚步临近,一些地方相继表示,将对2014年春节烟花燃放进行必要的限制,如北京市倡导春节期间少放、不放烟花爆竹,并组织制定了“空气重污染应对预案”,其中提出了在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红色预警情况下,全市范围内禁放烟花爆竹;杭州市的烟花燃放不仅时间大为缩短、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市区内烟花的零售点数量也会大比例裁减……
烟花燃放带有一定危险性,易引起火灾、伤人等事故,多年来,不少地方对节日烟花燃放一直采取引导的方法,对烟花销售和燃放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尽管如此,今年春节前,有关“禁放”的呼声还是比往年来得高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冬季让北方以及沿海一些省市深受其害的雾霾。对我们华东地区来说,去年12月以来,也遭遇当年最严重的一轮雾霾污染,以至一些市民带着口罩上街甚至锻炼。如今,有霾的日子已不是偶然现象。
一边是让人头痛不已的空气染污,一边是体现着浓烈年味的烟花燃放,如何平衡,的确是一道取舍困难的选择题。事实上,早几年,一些地方也采取过“堵”的办法,禁止春节燃放烟花,但后来大多取消禁令。虽然给出的理由是,近年来建筑用材的进步,可以避免更多火灾事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就是仍想挽留因此而冷清的过年气氛。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如何看待与现实环境相冲突的一些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华民间习俗中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过年燃放烟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说,在烟花的“禁”与“放”之间,都可以说出太多的理由,或许只有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我们才会得到更大的启示。
在这方面,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就是广州。该市自1992年6月1日立法禁烟花爆竹,20多年一直坚持下来,与此同时,与广州同期禁放的许多城市都陆续开禁了。广州并不是没有动摇过,2011年该市“两会”期间,《广州日报》就以“禁放烟花爆竹,广州要挺住”的通栏标题,在反映正反方意见的同时,报道了代表委员希望广州能坚定不移“禁炮”到底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地说,并非广州就有先见之明预见到今日的雾霾现象,其着眼点更多是放在燃放烟花的事故率及污染上,但放在今天看,仍然应当佩服其当时的勇气和远见。
笔者连续几年春节期间都到过广州,只见当地市民已经习惯了春节不放烟花,人们生活也并不因此少了节日的喜气,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花市,不少商家喜欢在门口放上代表吉祥和财运的金橘盆景,一些地方则舞起狮子……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于春节烟花的“禁”与“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作出自己的明智选择,当然,这种选择是在理性探讨和充分交流后达成共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