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万属高收入”被吐槽,只因统计离生活太远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1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统计局“5.6万属高收入”的说法一出就遭到众多网友们吐槽,有些网友觉得统计数据过高,自嘲自己的收入拖了国家的后腿;而大多数网友觉得该数据明显注水,年入56389元就算高收入群体太不靠谱,在北京买不了几平米房。总之,大家都觉得统计数据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觉得原因有四:
首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抽样调查方法统计的。由统计部门随机抽取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记账户,每天都把每一笔日常收支详细记录在案。如果有的记账家庭觉得自己的记录无关紧要,随意性比较强,或者有些灰色收入没有计入记录,就会使统计部门发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出现偏差。
其次,由于受抽样调查方法的限制,有些真正高收入家庭出于各种顾虑,并愿意参加这种统计调查活动,而统计局也没有强制对方参加调查的权力,这就导致愿意配合统计局调查的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所以这个高收入组是调查样本中的相对高收入,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土豪”划等号。
再者,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当地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低必然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所以说,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高收入标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平均水平,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数据偏低是因为我国还有很多相对贫穷的落后地区。
最后一点,虽然说现在网络已经普及了,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04亿,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看,能上网关注新闻还是相对比较高收入的群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统计局“5.6万属高收入”的说法被大家不认可,特别是在北京工作的北漂,虽然工资很高,但是要供房、要租房、要吃饭,生活压力很大,所以一直把自己当穷人看待,冷不丁进入了高收入群体可能有点不适应。
在笔者看来,普通市民对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关注度越来越高是件好事,但是如何使统计数据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信服,确实是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希望统计部门能及时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透视,减少统计数据和普通市民实际感受的差异,让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
文/高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