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车站晚上把旅客赶出车站后关门,旅客只能在站外露天候车。微博所附照片显示,武汉站大门关闭,内部灯光部分关闭,多人站在门外提着行李等候。另一张照片显示,十多人挤在自助银行内避寒。(1月23日《长江日报》)
时届年底,思乡心切。春运如潮,而一个个车站,就是纷飞“候鸟”的驿站。天寒地冻,火车站里的一丝暖气、一杯热水,胜过千言万语,是最温暖的人性关怀,如果硬生生将候车或者避寒的市民驱之门外,就显得过于不近人情。
从数张图片呈现的事实看,不少乘客确实歪七竖八地倒在户外候车,附近的自助银行内也挤满了人。用网友的话说,这是在上演“睡觉style”:有的靠着铁闸门、有的靠着行李箱、有的直接躺在地上,更有甚者,直接睡在售票处的两个铁栏之间……微博曝光后,当日下午3时31分,武汉铁路局武汉火车站官博表示:高铁车站在无列车运营的夜间关闭是国际通用做法,封闭期间要进行相应施工和设备设施检测,容易危及进站旅客。同时,在非运营时间封闭候车室也是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封闭期间每小时可节约电力2000度左右。
这样的说辞,虽然理性而客观,却显得过于刻板而冷血。一者,高铁车站关门打烊,也许确为“国际惯例”,但面对并非三三两两的候车刚需,教条主义的“闭门谢客”,如何彰显便民利民的主旨?二者,所谓施工或检测“危及乘客”的说辞,实在过于匪夷所思。什么样的施工与检测要夜夜关门进行、还连空旷的候车大厅也要占据着?三者,省电的说法,当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只是,民生冷暖与资源节约,恐怕总有轻重缓急之分,把人赶到门外来“省电”,这就是节约型经济的初衷?车站是客运服务环节,也是公共服务部门,它不仅要会算经济账,还要会唱民生曲,尤其是寒冬腊月,关门开门之间,看似是服务的姿态,最能窥见职能的初心。
对火车站来说,坐椅再豪华、大理石再耀眼,都抵不过午夜的一寸容身之地。车票难买也就算了,人在囧途也就罢了,现成的候车室也吝啬午夜的暖意,这让“站票坐价”的乘客情何以堪?即便早点来候车的,蹭点暖气和热水的,也是打乱生物钟,无非就是想省点钱,候车室不谈施粥送暖,宽容其席地而眠,究竟有多难?
但愿冬天的火车站多些人性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