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做童工有肉吃:不能承受的生存重轭

发布时间:2014-01-22 07:4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十多岁的小学女生,也有少部分男生。最近,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但在被送回四川老家前,一个涉嫌童工事件的“孩子”对采访她的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我不想回家”。(中国广播网,1月5日)

来自凉山的数十名疑似童工被“遣送”回家,本是相关方面规范劳务用工市场的得力之举,但一个孩子“在这有米饭和肉吃”的话语令人无限欷歔。“回家只能吃土豆玉米,打工有肉吃”的现实困境,不仅是这些疑似童工的现实生活困境,更是这个社会在发展转型期必须直面的严峻问题。

这些孩子在家乡生活只能吃土豆玉米,出门打工虽能吃上米饭和肉,但面临童工嫌疑困境、有悖合法劳务用工规定,这种“合法的贫困”与非法的“有肉吃”之间的悖论,无疑是当前社会发展成果未能被全体民众共享的结果。我们嘴里经常冒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类的字眼,但恰恰是那些对如此宏大概念不甚明了的边缘群体,比如来沿海打工的那些凉山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切肤之痛。在他们看来,“打工有肉吃”可以冲淡电子元件装配工作的劳累,即便没有加班费,2000元月工资、能吃上米饭和肉也比他们“吃土豆玉米”的贫困生活要幸福许多。

无论是之前相关部门在对涉事企业涉嫌使用童工调查时,有执法人员称这些“童工”女孩“除了活着,还能有什么更大的梦想”透出的无奈喟叹,还是孩子自己说出“打工有肉吃”的辛酸,都展现出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权与逼仄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些凉山孩子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年龄,本该在校园中读书学习、蕴育梦想,但无边的贫困将她们的梦想挤压得只剩下流连于“打工有肉吃”的尴尬境地,这启示我们释放改革红利、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扶助弱势群体等宏阔概念,更应该投射到具体而微的温情润涵中,让她们不仅能吃上“米饭和肉”,更让他们焕发出可以有梦、敢于追梦、勇于圆梦的生机活力。于他们而言,“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不该是奢侈的梦想。

本应该通过受教育进而全面发展以达致“开拓眼界、长见识、改善命运”的目标,却通过迫于生计的“童工生涯”寻求“有肉吃”的生活,这不仅仅是这些凉山孩子的悲哀。童工现象固然有市场因素在发生作用,企业涉嫌违规用工、监管部门监督责任缺失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补齐这些管理“短板”固然重要且必要,但一句“打工有肉吃”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回家只能吃土豆玉米”、“不想回家”的话语,昭示我们应该更全面更深入考量这些孩子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用工市场存在漏洞需要完善,经济社会落后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生存发展权利更需要高扬。那些看不见的现实冷硬,不仅需要物质丰裕进行软化,更需要精神上的温润。那些孩子所在的凉山地区,还有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需要的是社会投注更多的目光。他们的期望,不能也不该止于可以“吃上米饭和肉”,他们的人生应该有更瑰丽的梦想。设想一下,那些来到沿海地区做工的凉山孩子,如果家乡生活条件丰裕了,“吃米饭和肉”不再是奢望;经济收入上去了,家庭生活幸福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让她们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城里的生活,见识到城里的社会进展和文化高度,他们还会为了“有米饭和肉吃”、月工资2000元而承受那每天12小时且没有加班费的生存重轭吗?(凌国华)

来源:光明网 作者:凌国华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