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书影
上回说到,文天祥和杜浒、余元庆等人议定,二月二十九日深夜赶往甘露寺下长江边,乘船逃走。这是逃走的最后机会了,因为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要被元兵押送北上。
可到了晚上,就在众人准备依计而行时,意外又出现了——那个原本同意带路出城的老兵,突然醉得不省人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外呢?文天祥在《指南录》“定变难”诗引中称“忽老兵中变,醉不省”,大约事到临头,这老兵突然害怕了,想变卦,于是故意喝醉。当时这老兵家里还藏着文天祥先期派去的三个亲信呢。老兵的妻子见家中来了陌生人,丈夫又喝醉了,便想跑去找邻居来探问究竟。幸亏这几个亲信机灵,其中两人先稳住老兵的妻子,另外一人跑到府衙,将杜浒找来。杜浒称自己是老兵的朋友,将老兵拉出家门,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文天祥此时藏身在附近的一座帐篷里。负责看守文天祥的王千户哪里去了呢?原来,当天晚上文天祥喝了点酒,沈颐趁机将王千户给灌醉了。等到王千户熟睡以后,文天祥溜了出来。看来沈颐对文天祥意欲逃跑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并在关键时刻伸以援手。可见当时虽然元军统治了江南地区,但老百姓的心仍然是向着南宋朝廷的。
杜浒拖着老兵进入文天祥藏身的帐篷后,就将三十两银子系在老兵腰间,说:“事成之后,这银子就归你了!”这时老兵酒渐渐醒了,事已至此,也只得同意带路。文天祥一行十人按约定时间,聚集在了帐篷里。转眼到了二更时分,他们还没有出发,焦急地等候一个人的到来。
到底是什么人呢?这就要说到元军在镇江实行的宵禁制度了。所谓宵禁,就是深夜时分不准行人外出。此时文天祥他们出逃,即使有老兵作向导,可街面有大量元军巡逻,要想堂而皇之地逃走,肯定比登天还难。他们在等谁呢?元军的一个小番兵。
就在前两天晚上,文天祥还在为宵禁制度发愁。可巧这时有个元兵头目跑到沈颐家,闲聊之中,文天祥得知这人是刘百户,就是管宵禁的。千户、百户,这都是官职的名称,起于金,元明均袭用。文天祥便询问刘百户管理宵禁的具体方法,刘百户说:“只有提着官灯,才能在街面随意往来。”杜浒当时也在沈颐家,听了这话,待刘百户出门离开后,便跟出门,有意结好。杜浒拉着刘百户到妓馆喝酒,并留宿在妓馆里。两人结为把兄弟,约定第二天晚上再来。杜浒犯愁地对刘百户说:“我跟着丞相住在这里,每晚要安顿好他才能出来,怕宵禁无法夜行。”刘百户说:“我送你官灯,并派个小番兵跟着,就不妨事了。”
次日深夜,果有一小番兵提着官灯,来到沈颐家中。文天祥、杜浒跟着小番兵,出门溜达了一圈,果然没人查问。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杜浒掏出一把银子给小番兵,叫他先回去,第二天晚上再来。小番兵才十五六岁年纪,不太懂事,拿着银子就乐呵呵地走了。
眼看已是二更时分,小番兵会如约而来吗?就在众人焦虑不安时,这小番兵还真的来了。文天祥一行这时已换好了元兵的服饰,他们拎着官灯,由老兵领着,向城外甘露寺而来。到达一处关隘时,突然传来几匹马的嘶叫声。原来,元军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设下关隘,并布下十几匹马,拦住去路。所幸元兵这时已熟睡,没有被马声惊醒,文天祥一行才顺利出了关隘,来到甘露寺江边。
为防意外,文天祥事先已派了两名亲信到船上接应。可一到江边,大家傻了眼,哪里有船的影子?大家都在议论,是不是船夫爽约。余元庆不甘心出逃就此失败,他趟水而行,终于在一二里外的地方,把船给找到了。大家立时兴奋无比,上了船,便向江北驶去。
据宋严光大《祈请使行程记》,三月初一一早,元兵就发现文天祥一行逃走了,遂闭城三日,在镇江满城搜捕,但却没有结果。负责看守文天祥的王千户等因为失职,被囚禁起来。
文天祥一行选定的逃亡地点是真州(即今仪征)。真州尚未沦陷,得知右丞相文天祥脱逃至此,真州知州苗再成热情地将他们迎接进州衙。
据《宋史》记载,逃脱樊笼的文天祥立即筹划匡复大计,他听从苗再成之计,计划起淮东、淮西之兵,全力抗元。文天祥分别给淮东、淮西守将李庭芝、夏贵写信,致以此意。没想到,夏贵以淮西之地已投降元军,只因信息不畅,真州尚未得到此信。而李庭芝却轻信元军散布的谣言,怀疑文天祥已叛变,密令苗再成将其诛杀。
苗再成未忍下手,将文天祥一行逐出真州城。从镇江虎口脱险,文天祥满腔热血,希望挽救大宋江山,至此时却是兜头一盆冷水,他决定南下投奔益王赵昰、广王赵昺。
原来,就在南宋朝廷决定奉表乞降的前一天晚上,为了延续宋祚,太皇太后谢道清将宋度宗的另外两个幼子,也就是宋恭帝的哥哥赵昰、弟弟赵昺,分别封为益王和广王,令他们出判福州和泉州。五月一日,陈宜中、陆秀夫等于福州拥立年仅9岁的赵昰称帝,即宋端宗。
不久,文天祥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福州。遭遇焦山之败的张世杰,亦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是后人景仰的“宋末三杰”。他们的命运,将会因南宋流亡小朝廷而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