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山寨”人工耳蜗就能当院士羞辱谁

发布时间:2014-01-09 07: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王正敏不仅论文造假专著抄袭,使其顺利增选中科院院士的国产人工耳蜗发明专利,竟是简单“克隆”自国外样机。获取国家专利巨额经费之余,“仿制品”却给志愿者带来极大痛苦,植入的人工耳蜗仅用两年就坏。

  (据央视新闻频道)

倘若央视的新闻报道属实,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王正敏院士,那就是诈骗犯——他侵犯了国外人工耳蜗专利,欺骗了国家专利行政部门,骗取了卫生部和工信部巨额专项科研经费,坑苦了山寨人工耳蜗的临床试验志愿者,欺骗了授予其院士荣誉的中国科学院,最后还害惨了购买海南海药股票的股民。这已经不只是什么学术造假了,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相比仿冒国外人工耳蜗的罪行,他抄袭的那些论文,虚列的那些学术成果,简直就不是个事儿。

买了澳大利亚的产品回来,然后全部打开模仿,如此造出来的人工耳蜗,竟能冒充自主研发?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山寨货还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因此拿到巨额科研经费以及中科院院士等一系列荣誉?难道一项发明是否完全知识产权,只是申报者自己说了算?参与专家鉴定的都是些什么人?真的,这位造假院士的神奇遭遇,简直有点让人不敢相信;那么多的国家级部门,都被他骗得团团转,比起他的骗术来,大师王林恐怕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王正敏打着科学的幌子,堂而皇之拿到了一个科学家所渴望追求的一切。如果在理应最为科学严谨的科学界,一个骗子都可如入无人之境地将山寨精神发挥到极致,那将不啻为一种巨大的羞辱。必须承认,在任何领域,仅靠个人自觉自律都是靠不住的,必须要有内部的制约和外部的监督;否则,即便是在外人看来高深莫测的科学界,难免也会干着山寨作坊的勾当。

凭借山寨的人工耳蜗就能当选院士,倘若这一丑闻被最终证实,无疑将是院士评选制度的又一奇耻大辱。院士群体的整体含金量,因为此类丑闻的一再曝光,已经受到公众的质疑。从当年上海交大打磨摩托罗拉芯片冒充自研“汉芯”,到王正敏仿冒国外人工耳蜗冒充自主研发当选院士,流失的不仅是国家巨额科研经费,更是公众对于科学家队伍以及整个科学评价机制的尊重和信心。如果科学研究也只是一种高级山寨,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国产人工耳蜗专利是否剽窃山寨,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追查;倘若查证属实,不仅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刑责,更要追回国家巨额科研经费,并罚得造假者倾家荡产。唯有严厉惩处,才能树立规范,才不至于有更多追名逐利的后来者效仿,才能重新找回科学界日益稀缺的诚信和良心。

书生香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