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是浙中规模最大的台挂历、年画商品的集散地,往年这时正是销售旺季,而今年,相关商家一脸愁容。“以前是接订单接得手软,现在是收退单收得想哭。”义乌一小企业主说,今年至少损失上百万元,“一仓库的台历都成了废纸”。专家指出,企业应意识到并及时转变生产服务对象,不能再过分地依赖公款消费。(《新京报》12月23日)
一仓库台历都成了废纸,这委实可惜,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不过,让这些台历堆在仓库里,似乎总强过其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台历虽小,送台历的风气一旦刹住,其对于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一者,不再送来送去,可以节约大量社会成本;再者,事虽小,影子却长,也可杜绝由此而产生的巨额公款浪费。
台挂历之所以滞销,其根源还在于相关企业缺乏对于市场风险的预判意识,甚至存在“再捞一票”的侥幸心理。尽管中央禁令10月底发出来时,台挂历基本上已印刷完毕,但仍有敏感的企业意识到了过分依赖政府订单和公款消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及早转产,转向大众消费,从而减小了市场带来的震荡。
自中央发出八项规定以来,尽管有些企业也随之“转变作风”,但囿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市场惯性,乃至对于政府在约束自身上的习惯性疲软,很多目标客户一直锁定在公款消费的企业并没有警觉,因此摔得很惨。在他们看来,相关禁令和规定此前也曾有过,不过,很快就时过境迁。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很多企业,比如,餐饮企业、广告公司等。这其中,很多企业的商业行为实际上就是为政府消费定制的,其商业业绩的波动起伏,完全取决于政府禁令的松紧。从去年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的刚性执行,很多高端餐饮企业、专接政府订单的代理公司生意萧条,难以为继。倒是一些转向迅速的企业,得以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从市场角度看,中央关于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洗牌。一方面,那些专注于政府、公款的生意,其商业形态、格局注定会发生变化,除了总量萎缩乃至消失之外,依然存在的消费支出,可能会以更公开、更公平的方式进行,或者招标、或者外包;另一方面,部分专吃公款甚至涉及政府官员与企业不当利益输送的企业,将直接死掉。
小小台历,就是一个风向标。敏感的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政风的变化,感受到风清气正,还可从中看到商业形态的变化,察觉到以往那种寄生于政府乃至个别官员身上的畸形商业的大溃败。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祛除类似的扭曲和畸形,但公众已经感觉到了变化。
(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