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其中还包括两名“正值政法工作黄金年龄的”司法系统干部。相关被离岗的干部向新京报记者反映,他们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12月2日《新京报》)
50多岁的年纪,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然而,河北黄骅市却来了个“一刀切”:科级干部超过53周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周岁,被要求提前离岗修养,并且工资连涨三级。这种在编不在岗,说白了也是一种“吃空饷”。
所谓的“吃空饷”,乃指那些占有编制却不上班的人。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有其位而无其政,一方面享受着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和待遇,另一方面却干着自己的营生,挥霍着纳税人的钱财。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损公肥私。
按照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规定,一般科级干部退休年龄应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而黄骅市科级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提前了六七年,虽然个人并没有蒙受啥损失,每人还分别涨了三级工资,但是这种“吃空饷”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离岗人员的赞同,于情于理于法都有点说不过去。
黄骅市缘何让科级干部“提前离岗”?其背后暗含何种玄机?背后的动因值得关注。值得公众追问和玩味的是,在今年的9月至12月,河北省全省将将重点治理“吃空饷”,而这种科级干部的“提前休养”显然已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吃空饷”,颇具讽刺意味。这些提前离岗的科级干部虽然不在岗,可工资资奖金一分不少,各种福利待遇也是一应俱全,这样做公平吗?从另一方面讲,这些科级干部被“一刀切”之后,除了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外,政府的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无疑是在制造着社会的不公平。
更让公众感到不解的是,一方面不少专家集体发声,要求公职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另一方面,黄骅市却推出了科级干部的“提前离岗”。如此语境下,我国的退休政策还有严肃性可言吗?
科级干部提前离岗是另一种“吃空饷”,应该正视这种“提前离岗”的幕后隐情,别让这种人事制度安排成为另一种社会硬伤。(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