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11月2日《新京报》)
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可否认,部分上年纪的干部“提前离职”可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给公务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然而,若是只为追求“干部队伍年轻化”这一目标,而让那些并未“人老珠黄”的干部提前离岗,恐怕“得不偿失”。
首先,会造成“在编不在岗”的情形,导致“吃空饷”现象。在治理“吃空饷”的大背景下,干部如此“提前离职”,不禁让人觉得此行为是“变相吃空饷”。据了解,在这些干部“离岗”的年份里,除涨工资外,还享受与在岗者相同的待遇,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不就是“不干活白吃饭”么?
其次,干部“提前退休”也会疏远党群关系。我国当前正在走党的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意在“接地气”、“亲民生”,而黄骅市此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群众的不满,拉大和群众的距离。
再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如此“一刀切”,易造成人才浪费。尽管这些干部年龄较大,然而,正是岁月的洗礼和考验使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其中“被辞职”的干部岳勇,他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他从基层就开始做这项工作,至今已经20多年,岳勇说自己每年单位考核都是优秀。若是这样的“人才”都回家养老,谁能保证一些“新人”能做的比“老人”好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曾提到,既要掌握一般化原则,又要有解决特殊问题的措施,不搞“一刀切”;在谈及党建工作时提到,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笔者希望,地方政府部门在对于老干部“被辞职”这一事件,能够做到“多考虑”,做到“人尽其才”。(祖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