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澳门居民郑晖(化名)刚领取了政府派的“福利”――8000澳门元现金。上周,他听说明年将会领到9000元的现金补助。“说实话,我们也养成了盼望政府每年都涨一点点的心理。”郑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11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自从2008年起,澳门特区政府直接向民众发钱,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元,非永久性居民发放3000元。此后这项福利一直延续至今,且金额呈上涨趋势,2009年分别发放6000元及3600元,2011年分别调整至4000元及2400元,2012年分别涨至7000元及4200元,2013年再分别涨为8000元及4800元。
澳门特区政府全民发“红包”,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民众的广泛关注甚或羡慕,特别是最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令大家更期待体验享受国家“红包”的滋味。然而,此举竟然被有关专家解读为“懒政的方法”,“意在讨好市民”,委实让人没法苟同,甚至觉得,这样的“懒政红包”和“讨好”不妨多多益善。
澳门特区政府给市民发“红包”,起因于受金融危机冲击,整体经济形势严峻,面对不明朗的前景,为发展经济、确保民生,推出了现金分享计划,而最近几年澳门通胀压力颇大,延续了发“红包”的做法,这显然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实际出发,着眼于保民生、稳民心、去民怨的权宜之计,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专家不看好澳门政府发“红包”,认为是一种“懒政”措施,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不该简单地发钱了事,而应该拿这些钱从多方面入手去改善公共服务和综合福利,可正如澳门市民郑晖表示,最近几年政府福利明显改善,政府除了现金分享计划,还出台电费、教育、看病补贴。由此可见,专家看法未免偏颇。
诚然,内陆人口、财力等情况,或许决定了全民发“红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而否认澳门“红包”对保障民生的补充、改善作用,更不该无视广大国民寄予政府财政盈余情况较好时发放民生“红包”的诉求和期待,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支出高昂,科学、健全、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现实面前,通过发放民生红包来弥补、缓冲为什么就不可以一试?(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