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大学该有给“鞋垫奶奶”栖身的胸襟

发布时间:2013-11-21 07:1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75岁的“鞋垫奶奶”张素婷在河北师大校区做了20多年缝补活计,近日,校保卫处称按规定她不能进校经营,无视学子们在网上的一片求情之声,准备将其驱离。(据《燕赵都市报》报道)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老伴离世、学校搬新址之后,先后失去了栖身的小房子和摊位,可以说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如果说原来在老校区,凭借自己二十年的校园“人脉”和老伴的陪伴,她还能应付生活的重压,但现在她只能在新校区的附近租房,继续依靠自己的缝补手艺,为讨生活找口吃的继续校内摆摊,可是,她却面临着被校园保安驱赶的现实。

老校区能摆摊,一摆二十年没人管。到了新校区,就不让摆了,其实原因无非就是新校区光鲜了,漂亮了,再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摆摊,有伤校园的“干净、整洁、有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只要是和溜光水滑的场面联系在一起的,必然都是宏伟建筑,整齐树木,光鲜家具,排场的装饰,要是一个老妪突然“入画”,那可真是要“大煞风景”的。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学校方面的担忧:一旦对“鞋垫奶奶”开了口子,让她到校内摆摊经营,那么其他小贩可能也会效仿,如果学校禁止,他们也就有了理由。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校方面一赶了之的理由。

大学校园除了是教书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的含义恐怕不仅仅是培育有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是要从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来熏陶学生,让他们具备担当和悲悯的情怀。一个老人和一所大学风雨几十年,到了晚年又孤苦无依,无论是从情理还是社会责任上来说,学校方面都有义务去过问一下老人的生活安排,帮助她想想办法,怎么样既能不在校园公共场所摆摊,又能让老人有一些稳定的收入。这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恐怕不是什么难事,而这样一件小事,却有可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很大的价值观影响,学校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学生上一堂如何宽厚和悲悯的思想道德课,而这样的“课程”有时候比一些专业课更能让学生受益。

其实在这个社会,比“鞋垫奶奶”生活境况更凄苦的老人还有很多。大学在道义上可能有救助的责任,但是真正能解决“鞋垫奶奶”们养老生活的是地方政府的民政救济和养老保险体制的完善,这是养老之根本。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是政府责任而站在一个单位的角度,袖手旁观,无情驱赶,这不符合大学的人文环境,也必然受到学生的质疑,所以,河北大学对是否让这位可怜的老人在校内经营,还是要审慎对待,大学应该有给鞋垫奶奶栖身的胸襟。(王丽)

来源:国际在线(北京)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