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双十一”了。这个本属校园文化的另类节日,经由电商接手摇旗,已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成为网购的标志旗帜。
这面旗上,两个字赫然醒目:价格。于是,“低价、折扣、特惠”,诸如此类的诱人词语遍布“双十一”的广告宣传。迎战电商的实体商家,其策略同样唯“价格”是从。
真的是价格决定了这场狂欢吗?就在不久前,“星巴克的价格”成为舆论热词。某媒体对星巴克暴利的抨击,反而被消费者狠狠奚落。
有哪家商场能开到消费者的家中?有哪家商场能24小时不间断营业?这是电商的商业渠道革命,价格不能决定。我手快,抢到了,兴奋!我手慢,没抢到,懊恼!前两年“双十一”后,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斥大街小巷。没参与“双十一”,仿佛与小伙伴们都没了共同语言。这是网购者的消费心情体验,价格不能决定。
所以,一个共识逐渐形成:“双十一”已演变成一个特殊的节日,由卖方的电商、买方的网友、跑路至“腿断”的物流乃至光逛不买、光喊不做的“酱油党”们共同创造,属于全部参与或者见证网购的人。所以,当曾经的旁观者——实体商家举起价格大旗应战之时,深谙“双十一”个中滋味的电商们,却树起了“O2O”标杆。这第二个“O”可是“Off”。
消费终将是一个理性行为。冲动与狂欢,不只存在于网购和“双十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涨价有抢购狂潮,九十年代是节庆带来消费高峰,信用卡大规模应用也曾引发“卡奴”热议。无需过分担心,只要经历过,消费会自然趋向理性。
商业始终是一种社会活动。互联网的冲击,不仅是已然发挥效应的渠道革命,还有即将掀起狂澜的大数据运用,正在对传统商业产生颠覆性影响。而新技术浪潮引发的新思维新情绪新文化,亦将成为驱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透过“双十一”的狂欢,透过价格的商战,我们可以思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