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追忆妙手仁心泽惠乡里的沙一鸥

发布时间:2013-11-09 07: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追忆妙手仁心泽惠乡里的沙一鸥

  文\薛龙和 图\沙立、沙跃、沙闻骁

今年7月9日17时10分,沙一鸥辞世。沙老离世的信息一经发布,许多网友通过腾讯微博、My0511梦溪论坛等传媒跟帖留言,一天时间的关注高达8万多人次。

“这是我在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在一个帖子里看到没有嘲讽,没有谩骂,没有争论,只有默默缅怀的声音,他的一生都值得我们尊敬。”

“沙老为我家三代人看过病,所以今天不能去送别沙老心里十分难过,只能在电脑前胡乱地打几个字,以表达哀痛之情。”

“我们和沙老是同乡。沙老80多岁时,还常去老家高桥为乡亲义务治病。”

自称是沙老学生的“馆主”写道:“……恩师医术高超,所载荣誉无数,然对病人关心至极,耐心至极。记得夏天跟师时碰到一位老人,家住农村,经济状况很差,衣服破旧,似多日未洗,身上气味几步外都闻到,进入诊室时,周边病人皆掩口鼻,然恩师待病人坐定后,却慢慢站起,将他那张伴随多年的藤椅向老人那边挪了一下,或许是因为老人看到周围人掩鼻,自身也不敢靠恩师太近的原因吧,他离得少许远了一点。然而,恩师望、闻、问、切一丝不苟……”

沙一鸥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医生,他为什么值得这么多人敬佩、这么多人去关注?

家学渊源精传承

光绪《丹徒县志》称:“沙书玉,字石安,精内外科,医学甲一郡,声振大江南北,著《医原纪略》、《疡科补苴》等书,皆自抒心得,能发前人所未发。”《镇江市卫生志》载其“以大承气汤挽救垂危,为沙门独得之秘。其于外症,外疡初期,以内服药消散;排脓引流,擅用火针;外用药末合成简单,疗效显著。”《丹徒县志摭余》、《续丹徒县志》也载:“沙书玉字石安,与弟书瑞字序五,以医齐名。先世毗陵人,祖九成,徙居邑之大港镇,遂占籍焉。世以医显,以温热学派著称。至书玉昆仲名益著,声震大江南北。”

1916年1月6日出生于镇江大港沙家街(即今大港西街)的沙一鸥就是沙书玉的后人,他出生时,已是大港沙派中医世家的第十三代了。沙一鸥年少时在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3岁始兼学中医基础、黄帝内经等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16岁随父亲临诊,白天父亲看病,他就在父亲身边看父亲治病,认真观察父亲的就诊过程,心领神会“望、闻、问、切”之关键,晚上则勤钻业务,接受祖传医学理论。不出几年,便学业猛进。

抗战期间,为避战乱,21岁的沙一鸥只身到高桥开业行医。有一年恶性疟疾大流行,病倒的人几乎挨门逐户,沙一鸥走村串户,将该乡范围内的患者大部分治愈。救死扶伤的成就感,让沙一鸥坚定了一辈子从医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联合诊所,任联合诊所的副所长,由于工作态度认真,又被调到县里,并于1956年奉调到丹徒县血吸虫病防治所(现丹徒区卫生监督所),不久,即升职为主治医师,开始了长达30年的基层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悬壶济世送瘟神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因为肝脾损害产生腹水,会丧失劳动力。这种疾病需要集中住院治疗,才有康复的希望。那时农村条件有限,只能因陋就简,在附近的学校或几间空房子,搁几张床,就成了简易的治疗室。医生必须与病人同吃同住,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沙老次子沙立回忆:那时,一两个月能见到父亲就已经不错了,陪伴家人、照顾子女对父亲而言已成奢望。因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加之工作需要,沙一鸥担任了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组组长,他和同事们风雨无阻,足迹踏遍当地23个乡镇、3000多个生产队,不会骑车的他一天步行几十里路是常事。后来,他曾请人刻过一枚“行脚生涯三十年”的章,以纪念那段历程的甘苦。

中晚期血吸虫病中医称“臌胀”,俗说“瘫痨臌膈,妙药难医”,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医对此也束手无策。沙一鸥与同仁潜心探索,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出“西药利尿,中药扶正,扶正治本,逐水治标”的一整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他治疗的血吸虫病、内科疑难杂症患者,更是不计其数。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他总结出10多篇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为发掘和弘扬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在丹徒县血吸虫病防治所工作期间,沙一鸥工作兢兢业业,办事认真踏实,处世克己奉公,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工作中,赢得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58年,沙一鸥出席全国农业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的接见。

1964年2月,沙一鸥以丹徒县血吸虫防治所主治医师身份应邀参加“江苏省中医学会巡回讲学团”,他讲的题目为《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治疗规律的探索》。沙一鸥生前还曾担任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省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委员会顾问、丹徒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镇江市政协委员等,有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江苏中医》、《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汇编》、《长江医话》、《医海拾贝》、《中医百家谈》等省级以上刊物。2013年6月他被省医师协会授予“江苏省医师终身成就奖”。

2006年,有关“废除中医”的说法又被提及,曾有记者就此采访过沙一鸥,沙老泰然处之。沙老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医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西医相比,各有所长,应为互补。要充分考虑如何在西医较弱的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和长处,要多用一些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千万不能自足自满,要自强不息,加快中医的现代化步伐。他坦言,现在的中医师,不仅对中医医术要有很好的驾驭,而且对西医也要头头是道,这样才能博得市民更大的信任。

老骥伏枥尽余热

沙老在丹徒县血吸虫病防治所一直工作到72岁才退休。他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治疗肝、胃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有专长。

退休没几天,他就接受镇江市中医院聘请,到专家门诊工作,一干又是22年,直到2009年他94岁高龄,才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在市中医院,找他看病的市民非常多,经常在诊室站了一层又一层。他坚持在职时早上班、迟下班的习惯,一般提早半小时上班,推迟1小时左右下班,中午不休息,有时忙到晚上7点才能下班。他一直说,“患者相信我,我不能草草了事”;“对待病人,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细心”。有些病人病情比较复杂,顾虑重重,沙老都是和颜悦色地详细解答,讲解调摄养生的方法。除了处方用药外,他常叮咛患者:饮食得当可以少走弯路,提早康复。

沙立回忆说:一天傍晚,一位安徽农民叩门求医。诊脉处方完毕,这位农民不好意思地说:由于难得出门,路不熟,误了火车,又走了冤枉路,今晚再住旅馆,明天回去路费就成问题。沙老当即吩咐给他加一床被子,与这位农民一起睡,并说:以前在治疗组,都和病人同住,就是没同榻,这个人又不是传染病,同榻无妨。那位病人不好意思如此烦扰,最后沙老硬是叫儿子陪病人找家旅馆,并帮他付了住宿费。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里在河滨公园新建作为老年人休息、娱乐、健身的场所——颐养楼。老龄委的胡凤笙同志找到沙一鸥,想请他担起为老年人养生、医疗、咨询服务的工作。胡凤笙以商量的口吻说:“你现在除了中医院的专家门诊,还接受了四院和云台医院的邀请,工作很忙,能不能抽点时间到颐养楼,再为老年人做点工作?但在这个场合不给报酬的。”沙老当即表态:“这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我不但乐于接受,还要做好。我还有两个下午空着,按时去就是了。”那年冬天恰逢大雪,家人劝他别去了,他说:“做人要讲诚信,我不能让老年人白跑。”硬是在儿子搀扶下去颐养楼为大家服务。

沙老93岁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笑呵呵地说:“我一辈子做了两辈子的工作,值了!”

沙老一生为人谦虚、低调,一如其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连姓成义,这或许是沙老对其行止的某种寄托,故其书斋亦名“一瓯室”,但其性情豁达,爱好广泛,喜结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农民兄弟,都有他的朋友。

除精研医学外,闲暇之际,沙老还钟情于诗词书法,他是镇江多景诗社社员,所创作的诗词或与名人大师唱和,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他在古诗词方面的独特造诣,在全国性的诗词创作评比中,多次获奖。如今,沙老的遗著《芜诗存稿》也已于2013年7月10日刊印面世,其中收录了沙老从医之余创作的诗词125首,这些诗词大多以祖国发生的大事为创作题材,表达了一位普通医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浓浓爱国情怀。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