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央视绝对有话语权,它既可以界定各种“最美”,也可以鞭挞各种丑恶。央视点名表扬有多大效力,这不太好说,但它的点名批评基本上所向披靡,属于“沾上死、挨上亡”的级别,不信请看焦点访谈和三一五晚会。
之所以说它的所向披靡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例外。它每次出手不一定都能打中蛇的七寸,也有打歪了的时候,例如揭批苹果公司不善待中国消费者,例如揭批KFC冰块堪比马桶水。这两个最近的案例,虽然看上去很为中国消费者说话,但相关的吐槽告诉我们,央视也有尿在便池外面的时候。
日前,央视郑重其事地揭批了星巴克中外不同价的严重问题,对星巴克咖啡中国售价高于美、英、印这一现象表达了极大的愤慨。不幸的是,这一次,央视似乎又尿到了便池外面。正所谓:怒批一出,各种吐槽。
各种角度的各种吐槽已经够多了,大家可以百度,也可以搜狗。我所感兴趣的是,央视做这样一个报道的目的何在?
表面上看,央视是在为广大的中国消费者维权。但从近两天的网络反应来看,这种维权似乎并不为星巴克的中国消费者所领情。毕竟,星巴克首先不是一个日常消费必需的所在,它出现在神州大地之初,首先是作为一种“腔调”和“姿态”存在,然后才有咖啡及其它的事儿。一杯咖啡比纽约、伦敦、孟买卖得贵,对于星巴克的经常性消费者来说,其实不在话下。况且,这杯咖啡在中国卖得最贵,这对于熟悉星巴克或常去星巴克的人来说,也根本不是什么新闻。非得在街上拽住几个大学生或者“普通市民”让人说星巴克的咖啡贵、老百姓消费不起之类的话,这大概得算“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那你怎么不问问那几位,金骏眉贵不贵、他们是否消费得起呢?
很显然,这杯叫做星巴克的咖啡之所以被央视大张旗鼓地揭批,目的并不在为消费者维权。那么,央视是不是在通过这个报道作为引子,用一杯咖啡引出关于洋品牌暴利的话题呢?似乎有点儿像,但问题是,如果把揭批的矛头对准洋品牌的暴利,就不得不引出洋品牌暴利形成过程中的各种税负、成本问题,还有市场的问题、消费者心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篇巨大的文章,不是靠央视揭批一下就能完成的任务。
央视对于星巴克的揭批,以及近两天来内地各路媒体对洋品牌暴利的一哄而上,实际上都没有搞清楚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在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中,产品和服务定价是否合理,唯一标准就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二,国人对洋品牌趋之若鹜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如果搞清楚了第一个问题,星巴克也好,其他洋品牌也罢,其实就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搞清楚第二个问题,就会知道现在围剿洋品牌恐怕不是什么最佳时机,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我从来不相信央视揭批苹果、KFC以及星巴克是为了讹人家的广告费,这怎么可能呢?首先,央视不差钱儿;其次,堂堂国家电视台不会这么小肚鸡肠。当然,我也不相信央视一怒为咖啡是因为某位央视大腕买中杯却被收了大杯的钱。我只相信,央视的动机一定是高尚的,一定是爱国的,揭批洋品牌一定是为了支持国货的。想到这里,我几乎感动得都要掉下泪来,但这时,有一个问题突然浮现出来,请听题:为什么我大中华没有一间星巴克这般规模、这般声望的豆浆连锁店呢?
还是关心一点房价、菜价、油价吧,别扯咖啡的犊子了,别弄得好像咖啡是我国人民的日常消费必需品似的。再者说了,人家星巴克卖的不仅仅是咖啡,还有文化,文化这东西,怎么算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