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星巴克咖啡价格不能罔顾经济学常识
近日,星巴克咖啡的价格问题备受关注。央视调查发现:一杯354毫升拿铁咖啡的价格:北京:27元人民币;英国伦敦:24.25元人民币;美国芝加哥:19.98元人民币;印度孟买:14.6元人民币。业内人士揭秘,每杯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4元。
在讨论星巴克咖啡价格之前,不妨先谈一个生活中的常识。假设你作为一个消费者去几家不同的餐馆就餐,发现这家餐馆的清蒸鳜鱼是100元/斤,那家是120元/斤,还有一家是180元/斤,而且你恰好知道这几家餐馆的原料都来自同一个供货商,进价都是70元/斤,你是否会质问那家卖价最高的餐馆,为什么要卖得比其他两家都要贵?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的权限,不是像个侦探一样,深入到商家的采购环节,看看人家卖给你的商品原料成本到底多高,并以此作为指责商家甚至向商家“维权”的依据,而是充分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用脚投票”的权利——既然你的商品定价高,你有定价高的自由,我也有不买的自由。正如你不能强迫我必须消费一样,我也无权指责你定价太高,或者要求你按照我认可的价格定价。
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生活中的常识,而且也是一个经济学的常识。甚至不需要多么高的学历,只是一个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的中学生,也会明白这样的经济学道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这样的经济学道理,鲁迅先生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过,“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星巴克的咖啡敢于卖出高昂的价格,说明他们相信自己的价格有市场。否则,用不着外人对其说三道四,残酷的市场生死竞争早已教会了其如何去合理定价。毕竟,在咖啡消费市场,消费者拥有太多太多的自主选择权。如果你觉得星巴克的咖啡贵,你完全可以选择去其他咖啡厅,甚至去超市买包咖啡自己回家冲着喝也未尝不可。当你有无数种选择时,商家在定价上的自由度其实和你的自由选择一模一样。
最新的消息显示,到2015年,星巴克计划在国内新开上百家门店,招聘的员工数量也要翻一番。如果没有对未来市场供求关系的良好预期,一个企业怎么会如此扩张呢?所以,在星巴克咖啡价格这个问题上,我向来不赞成一些人用所谓义正辞严的声调,从物料成本、国别价差甚至关税、物流成本加价太高等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用市场供求关系就能解释的经济学常识问题。
说起来,从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算起,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践也有2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时间跨度虽不足以让市场经济体制足够完善,但普及一个市场价格的经济学常识应该是绰绰有余。可现实是,一些人,经济学概念、理论谈起来天花乱坠,甚至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可是一接触实际,骨子里面计划经济的思维就会大行其道,一看到价高,就想到暴利、歧视甚至垄断,有一种不把价高者拉下马誓不罢休的精神。我也总是在想,如果这样的精神,能够用在真正该较真的领域该多好啊!(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