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演讲比穷:有关尊严和公平的考题

发布时间:2013-10-21 08:4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10月 16日《辽沈晚报》)

贫困生内心格外敏感,不想让外人知晓家境,认为“演讲比穷”等于当众“揭伤疤”,无法承受。但贫困生资格认定事关公平正义,也关乎学校公信,谁也不愿意看到助学金被冒领,毕竟现实中不乏弄虚作假者。看来,用演讲和投票的方式认定贫困生资格,似乎是无奈之举。

尽管贫困生资格认定有一定难度,但“演讲比穷”的方式依旧值得商榷。最大的问题是,“演讲比穷”不一定就能实现公平目的。贫穷是客观存在的,而“演讲比穷”却充满变数,演讲是个技术活,愿不愿说、会不会说直接影响到选票,因此很难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客观。

学生是否真的贫困、家境究竟如何并不是多大秘密,从其衣食住行等方面完全可以判断出来,同学之间也心知肚明,几个真正负责的班干部就能完成贫困生资格认定,何必兴师动众搞“演讲比穷”?事实上,“演讲比穷”是学校卸责的表现,也是一种“懒政思维”。

“演讲比穷”无疑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承受物质压力的同时更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人愿意贫困,但有时候贫困是“上天注定”的,富裕之家的学生可能无法想象命运给一个人带来的人生重压。用选美的方式票选贫困生,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过于残酷,不利于其日后的成长和人格完善。“炫富”是一种无知,而“比穷”就是一种伤害。

贫困生对“演讲比穷”强烈反感也令人深思: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会把家境的贫困当成一种羞于启齿的事情,甚至当成“别人的笑柄”?贫困不是谁的错,也是可以改变的,应当成为人生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见不得人”的“伤疤”。贫困生不敢正视现实、直面贫困,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

图/唐春成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陈广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