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长:本周日(13日)上午8点20分,请家长提醒孩子收看滁州某频道播出的‘学生安全与素质培养’专题教育片,并写好观后感,周一交给班主任。”近日,滁州市各个学校的几万名中小学生家长,不约而同收到这样一条通知,谁知让家长们大跌眼镜的是,名为“安全教育”,实则为电视购物广告。(10月15日《市场星报》)
说好是关于“安全与素质培养”的专题教育片,讲着讲着,却开始推销起了所谓的学习软件和光盘,如此情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而更为吊诡的是,此次“安全教育”居然还是通过滁州市教育系统内部的政务平台下发的通知,全市中小学学生不仅被要求人人收看,而且还必须上交“观后感”当作业、填写统一的回执单……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怀疑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利益交换?否则,教育部门怎么可能不对教育片内容进行审查就贸然要求学生观看,电视台又哪来的胆量将教育片“掉包”成购物广告?
学生到学校,本是为了学习知识;家长送孩子进学校,目的也无非是想让他们能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教育,但现实中,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却常常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相关教育部门坑骗、折腾、宰割。比如,有的地方通过向学生推销盗版的字典及教辅材料以谋取暴利;而另外一些地方,则将原本应由政府教育部门承担的责任,如购置课桌椅等推卸给家长;至于领导来视察,学生停课排练、冒雨迎接的照片更是早已司空见怪。
当然,这些还都只能算是“小事”,更严重者,像有些学校违规向非户籍学生收取天价“借读费”、“赞助费”;有些地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由,突然关闭一批民工子弟学校,致使部分学生无学可上,不得不回老家等情况,也不止发生过一两回。所有这些,无不暴露出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漠视民众利益的恶劣作风和扭曲的政绩观。应该说,其所造成的危害一点不比应试体制本身来的小,而电视购物不过是将这种“折腾教育”广而告之罢了。
事实上,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教育部门能够人性化安排、操作得当,根本不需要“折腾”学生和家长。以此次滁州市的所谓“安全教育”为例,为什么当地教育局不能向电视台索要相关视频,然后由学校组织学生在电教室集中学习,而是非得周末各自在家里收看,从而搞得许多家长不得不请假陪孩子看,甚至带孩子串门“借”电视看呢?
在这个意义上,即便没有后来专题教育片“变身”购物广告那档子事,当地开展的此次“安全教育”同样有颇多可以指摘之处。而所有这一切,显然不是一句“不再要求写出观后感,并提醒家长和学生谨慎购买相关学习资料,谨防上当”可以应付搪塞过去的,滁州市有关部门必须给孩子、给家长、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王垚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