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官商掮客根在权力干预市场

发布时间:2013-10-02 07:4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丁书苗(丁羽心)案件最近开审,公开的庭审细节描绘出一幅官商勾结的画卷,让人唏嘘和感慨。联系此前的薄熙来、刘铁男等高官贪腐案件,它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点:商人通过结识和依附高官获得特殊优势,染指重大工程项目,攫取巨额商业利润,同时也腐化整个官场和商场。

商人“寄生”官员的现象自古有之,根子就在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混乱,权力肆意干预市场。当官员可以凭借权力影响乃至操纵市场,那么逐利的商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依附其上。而丁书苗案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充当铁路项目招投标“掮客”角色,这种角色至少有三重危害。

首先,就是扰乱铁路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无论通过丁书苗获得中标的公司是否有资质和能力承担铁路工程项目,这种“掮客”的行为都让这个市场扭曲,企业不是依据自身能力和优势获得标的,而是依靠掮客的斡旋。这违反了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无端地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丁书苗借此敛财达20余亿元,最终还是会让国家和全社会为之买单。

其次,“掮客”催化违法乱纪和贪污腐化现象,让整个系统发生变质。掮客就像病毒,游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将原本正常的商场和官场腐化,既把掌握权力的官员拖下水,也把正常经营的企业逼上违法行贿的境地。更为可恶的还在于,掮客的存在还增加了贪腐行为的隐蔽性,为国家和社会的监督设置障碍。

再次,“掮客”侵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良善的信赖关系。这些人利用人脉关系,打通政商渠道,大肆进行钱权交易,它所影响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领域和地域,这种负能量会使中国商业环境更加恶化,更多遵纪守法的商人在抱怨与政府(官员)不好相处。如今刘志军与丁书苗案发,或许经济损失可以挽回,他们也会接受法律的严惩,但其对政府公信力和商业环境的伤害则不是一时所能恢复的。

如果说丁书苗这样的权力掮客是“毒瘤”,必须严厉惩治,那么惩罚一个丁书苗是难以奏效的。要想让这样的掮客在市场上绝迹,关键就在于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自我革命”——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当然,道理往往是知易行难,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政府的“自我削权”有压力和动力。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向内求治,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推行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入手,减少审批事项治理“权力寻租”和“权力掮客”釜底抽薪的办法,当官员手中的“权力”含金量下降,能够兑换的利益会减少,铤而走险的冲动也会降低。同时,商人也会把竞争优势集中在提升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上,而不是讨好和维护与官员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向外求治,引入更强的监督和更严的惩罚机制。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政府运行在阳光下,才能真正避免腐败愈演愈烈。而所谓的“笼子”与“阳光”就是制度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对于权力掮客,只有让他们倾家荡产,所有非法利益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才可能威慑后来者不再效仿;对于贪腐官员,只有让他们身败名裂、牢底坐穿,才会警醒同僚不愿为或不敢为。

此外,对于那些通过掮客行贿的企业,他们为了获取标的不惜以身试法,虽然其中也可能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但毕竟还是有逐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为蹚这摊浑水接受惩罚。有些地方和部门建立过商业贿赂“黑名单”,那些通过丁书苗这样的掮客贿赂而获得中标的企业,也应该加以曝光,并在一定时间内列入“黑名单”,只有让所有的违法者都付出代价,才会让混乱的商业环境恢复清净,政府公信力也才能重新建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