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次去新百采访劳模老总陶佩芬,一进门就发现一双陈旧的红皮鞋放在办公室的角落,笔者顿时来了劲,以为找到了写劳模老总下基层的好由头。不料,她开心地告诉我,那是她的舞鞋,每天下班后去公园蹦一身汗再回家,第二天上班再把鞋拎来。更让我沮丧的是,本是去采访她如何忘我工作的,她却大半时间都在谈自己的生活,有些事情甚至很琐碎,可她却说得一脸幸福,有一句话至今我还记得——“努力工作,享受生活”。
突然想起这件往事,想起这句话,是因为在中秋节这个不用上班的日子,不知为啥有一种空耗时光的负疚感。估计如今节日里有此感受的人并非少数,特别是平日忙碌惯了的人们。早些年说到日本人,总与他们走路带跑的快节奏联系在一起,后来发现,我们的脚步也慢慢快起来,以至于现在相当多的人都在拼命工作,玩命挣钱,却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挽起家人的手臂,呼吸初秋的丹桂,凝望落日的余晖。这种只顾努力工作忽视享受生活的现象,固然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强有关,但也与人们的生活态度甚至生活技巧有关。不懂得、不珍惜享受生活的生存模式,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评判,影响着很多人,引导着一些人过着不健康的生活,焦虑、抑郁甚至癌症患者增多,就是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苦果。
两年前因乳腺癌去世的复旦女博士于娟,在自己的“抗癌日记”中留下的一段话被网络广泛转载:“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于娟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感悟,令人唏嘘也让人反思。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何尝不是如此?在拼命工作拼命赚钱的同时,是不是已经忘记工作的原本目的,其实是为了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应该倡导社会成员“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生存理念,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分享创造的成果。一个和谐社会,总是与“努力工作,享受生活”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只有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加激发努力工作的热情,而单纯倡导“努力工作”,忽视倡导“享受生活”,终将迷失工作的方向,导致社会发展动力的失衡。近闻某单位领导在中秋放假前一再叮嘱员工:“中秋好好和家人在一起,好好休息,多多享受休闲时光,工作上的事情,节后再说。”员工都感到一阵温暖。是的,我们应该荡起“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双桨,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滋味,更加美好。(蒋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