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9月21日《福建日报》)
官员称领导与部下谈心3268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会信!除非你是为了谈心而统计,否则这样的数字不会“精确”到如此程度,这种造假不打草稿,说假话一点不脸红的官员“习惯性动作”麒麟底下露出马脚。
“3268次谈心”的“话里掺水”现象并非今日始,而是屡见不鲜。“东风吹哎,东风吹,吹得那社里的小猪比大象肥”,半个世纪前曾经有过,虚报、浮夸一时成风,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刻骨铭心。这样的教训没有牢牢记取,而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如今有借尸还魂。
在“报假喜者得真喜,讲真忧者得真忧”的现实尴尬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风并无绝迹,一副对联揭示数据注水的本质。上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形象工程”数字注水,政绩工程,表面文章“话里掺水”,没有多少真正的“干货”。
在一个“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时代,看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脸色行事,在统计数字上造假,已经成为某些官员员“习惯性行为”。现实中不乏有一些干部因为说假话、大话,满足了上级领导干部的口味,“吹而优则仕”,得到了提拔重用;而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说真话、报实情,反而受到批评,被上级斥责为思想不解放,胆子不大。“上有所好,下必附焉”、“谁不造假谁吃亏”,就成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普遍的心态。于是,官员乐于当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嘴力劳动者”。
当领导的都需要能看得见的政绩。现在政绩容易出在两个领域,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如建设宽马路、盖高楼、建大广场。二是各类统计数字上,像GDP、财政收入、工业规模等。同时政绩也出在巧舌如簧上。这样一来,领导就十分看中这类人才,工作实绩和能力就成了另一回事。
如果把钞票放进自己口袋称为“金钱腐败”的话,这种“话里掺水”是把政绩贴到自己脸上的“形象工程”,就是“政绩腐败”。而且,这种“政绩腐败”还披着漂亮话的外衣,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此危害性也更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挤干政绩“水分”,要有制度作保障和监督,加强考核和检查,首先领导不吃那一套。以防止被“豪华数字”蒙住了眼睛,被甜言蜜语迷住心窍。在狠刹“四风”的当下,各级干部更要从自身做起,拿出更大勇气,坚决整肃造假行为,改进方法、完善制度,给虚假数据注入“还原剂”,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的“脱水机”将数字水分和话里掺水甩干,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一套实事求是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和科学选拔任用干部制度,使说真话者受表扬、得重用,使造假者无市场、受谴责,甚至被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者:王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