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上,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当然,每个国家都需要公务员,但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这是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是大材小用,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9月12日《新京报》)
笔者非常认同这位诺奖得主的观点。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政府的功能定位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相比于企业和中介等行业,政府在用人时对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并不一定要最高,当然在公民道德和公共服务奉献意识等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从市场经济的导向来说,社会上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应该流向对创新意识要求更高的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人才流向的基本情况却是,社会受教育最多、最优秀的人才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公考”挤进政府公务员队伍,以求安逸和稳定,使得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没有对接,人才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升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发展民企,吸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业并提升收入水平,进而发展国内需求,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如何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实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比如税收优惠、金融和土地优惠服务等,最重要的是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其本身的素质,也就是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抗风险等能力。
从这个角度出发,民营经济发展最希望补充的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创新等要素。当然,政府不可能在民营经济用人方面干预过多,比如任命高学历的管理人员等。民企吸引人才关键得依靠市场的力量,民企应当为人才提供比政府机关、国企和外资企业更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以吸引人才向民企流动。这方面,目前身在经济改革前沿和发展前沿的广东,已经出现公务员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向民企流动的现象。据报道,日前广州一位副厅级官员辞职到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做总经理,另外还有一位公安局的处级官员也辞职到民企任职。
当然,由于广东等地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的个案虽然说明了今后中国人才流向的趋势,但目前还只是凤毛麟角的个案,一年一度的百万“公考”大军热潮并未退去,很多大学生和社会优秀人才仍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公务员队伍。因此,目前我们国家必须通过改革释放人才红利,一方面通过简政放权等系列措施切实增强民企的发展能力,增加民企在人才方面与国企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向引导机制,发展职业教育等,促进优秀年轻人才就业观的转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等制度层面的建设,使社会发展环境更加公平。比如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等保障人才权利的法律法规,给人才流向民企提供法律权益上的保护,解除人才流动过程中生活、权益保护方面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人才引导到需求更大的企业和中介组织,而不是一窝蜂地吸引到公务员队伍之中。(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