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世界·军事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发布时间:2013-09-17 08:3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应认识到,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但也不能在国际比较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明确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一元化的道理

■ 世界的和谐和发展,需要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携起手来共同研究才能解决。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如同自然界只有一种颜色一样,那将是单调的、无趣的

■ 对于外国的东西,对于我国的传统,我们需要的态度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而这也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态度和基本的文化价值立场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如何在国际比较中理解自身优势和大势,就是其中一项重大问题。应认识到,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但也不能在国际比较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明确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一元化的道理。

先来看何谓全球化。

首先,全球化主要体现为经济全球化。一是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而带动资本全球流动,劳动力全球流动,雇员招募、原材料购买、重要技术攻关和合作、产品生产和物流、商品销售等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二是通过WTO等国际组织形成的统一的国际贸易规则,促进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金融市场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体系,一国的股市动荡,必定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如美国次贷危机就引发了欧债危机等,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国家和经济主体几乎无一幸免地牵涉其中。

其次,全球化体现为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一是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几乎一切东西都在线、在场、移动,处处都是地球的中心。一个乡村小镇上发生的事,一夜之间就可以传遍世界,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的大事。互联网发展也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就直接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二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重大科研合作攻关、科学人才的招募使用、科研成果的发表、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都越来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技术发展已经突破国界,成为国际性、全球化的一种活动。三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尤其是超音速飞机、高速列车的发展,使人们出行更加快捷便利,感觉到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发展趋势。但是,全球化并非对所有的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同样美好。这是因为,各国的历史背景、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不一样,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红利”不一样,人们的感受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或更善于运用甚至操纵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各种工具为本国利益服务,从而使它们在国际竞争中把握着主动权和占先优势。这也造成了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的一种“文明的”方式和新的手段。结果是,通过贸易战争、货币战争冠冕堂皇地得到的利益,可能比通过发动武装侵略战争所能得到的利益多出数倍,而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则在所谓的“公平”游戏规则面前再次受到掠夺和剥削。科技的全球化也不是完全公平的竞争,往往是科技力量强的国家把科技力量弱的国家的优秀人才吸引走,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外流,从而使得在科技方面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仅体现出优越的经济实力,其文化甚至价值观也往往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人们所向往。学习西方固然不错,但是,更要意识到,世界上的文化本就是百花齐放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回顾历史,就大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古国来说也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 “轴心时代”概念就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在世界上同时而且是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古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各种文明和而不同,交相辉映,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使我们所谓的西方也并不是一元的,古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西方文明。即便同起源于古希腊文明的欧美文明,今天也可以分为欧洲大陆传统和起于英而兴于美、澳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但是,这些不同的文明不是对立的、冲突的。文明的差异并不是构成冲突的根源,恰恰说明它们是互补的、相互需要的,而世界的丰富多彩、色彩斑斓也正是这些不同文明构成的。世界的和谐和发展,需要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携起手来共同研究才能解决。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如同自然界只有一种颜色一样,那将是单调的、无趣的。

当今世界上有些强势国家想把世界变成一元的,想和经济全球化一样也使世界文化一元化,但这是做不到的。在15世纪-17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主义者走向世界各地,以欧洲为中心把世界分为远东、中东和近东,给世界各地早已存在亿万年的山川河流、海洋大陆命名。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是欧洲文化中心论,把欧洲看作是文明的中心,把其他地方都看作是荒蛮之地、没有文明。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兴起,传统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化一元论很难再有市场,甚至西方自己的许多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也反对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一元论。例如,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就认为,欧洲文化中心论者就是想把全世界“漂白”,要让全世界像他们一样思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全世界像他们一样说话,从语言的推广到思维方式的推广,再到意识形态的推广。德里达提醒了我们,国家的安全包括文化安全、语言安全、思维方式的安全和意识形态的安全。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意识形态,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关注世界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否定自己,拜倒在西方文化面前,更不能食洋不化、照搬照抄,甚至全盘西化,否定自己的历史,否定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也不要妄自尊大、为我独尊,奉行民粹主义和文化的原教旨主义。对于外国的东西,对于我国的传统,我们需要的态度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而这也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态度和基本的文化价值立场。(作者冯俊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