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国内·社会

被扣邮轮上的消费者“人质”

发布时间:2013-09-16 15: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邮轮被韩国法院扣押”——这个新闻题目初看疑似国际争端,细读原来是追债纠纷。

9月14日、15日的一个周末,人们都在跟着媒体对这桩韩国海域发生的中国游客滞留事件剥茧抽丝。事件的当事方分别是海航集团和中国江苏沙钢集团的下属企业沙钢船务有限公司,缘由则是前者的一个子公司与后者之间5800万美元的债务。由于作为欠债方的该子公司已经进入破产清算,沙钢船务要求海航集团履行担保人的义务,子债父还。

事件由海航方面最先爆出。通报省略了前述这些纠纷,而着重指出海航邮轮“海娜号”“被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扣留,导致1659名游客及650名员工滞留”的现状。并以“将给乘客适当补偿”、“将派八个航次飞机将游客悉数接回”来努力表达积极姿态。

意识到舆论风向意义的沙钢船务随后通过媒体反驳,称因“海航集团拒不履行(担保责任)”,“在多次努力无果的背景下,沙钢船务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追索海航集团资产,并向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提交了扣押海航集团资产的申请。”同时竭力解释,此举意在扣押邮轮,非是有意侵犯乘客,“愿意积极配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游客滞留问题”。

斗法时将消费者绑架为“人质”,善后时却都要极力争取消费者同情,以便占领道德高点、左右舆论风向——两公司在债务纠纷上剑拔弩张,在舆论公关上却棋出一手。海航控诉沙钢此举“限制船上人员人身自由,严重损害了船上无辜乘客合法权益”,沙钢则强调海航集团欠债不还、无理在先;海航以补偿、接人、保证滞留期间游客生活等等表姿态,沙钢也以“愿意先行垫付旅客返回国内的交通费用”来表决心。面对这场经济纠纷中的一千六百多名“人质”,双方都指着对方的鼻子:“是你的错!”而面对一千六百名之外的更广义的消费者,双方都在苦口婆心:“是我无辜。”

在酿成了一个涉外事件、新闻事件之后,此事想必会在高能见度之下被再次带入法制渠道。二者孰是孰非,也会由法律厘清。只是这一千六百余名无端滞留船上的游客,倒是再次展现了在中国,消费者角色的尴尬与无奈。在腾讯QQ与奇虎360的“3Q”大战中,他们看似客户,实则人质;在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的电商斗法中,他们看似获利者,实则“被忽悠”;在这场海航与沙钢的经济纠纷中,他们则被撂在了海外,成为双方互相攻击对方的砝码、互相恶心对方的符号。

14日、15日两天,追踪报道的媒体细节化地展现了游客在滞留期间的生活和心态。其中,有游客家属在得知是经济纠纷导致船被扣押后,“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至少没有生命危险了”。但同时也表示,经济纠纷扣船还可以理解,但把乘客当做人质,“太野蛮了”。这是消费者的宽容,也是消费者的无奈。毕竟,在这场事件中,唯一能由他们自主的事情,仅是在“一次免费旅行”或“1500元现金”的赔偿间做出选择。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