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引起网友热议。对此,虽然是否取消小学英语课有不同声音,但救救汉语,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9月10日《现代快报》)
尽管近年来要求“英语热”降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王旭明“取消小学英语课”的建议还是引发了人们的质疑。这不仅缘于人们对长期以来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习惯成自然,更在于英语功底对孩子走出国门或进入外企不可或缺的现实需要。不过,人们对英语教学分量过重的诟病,还是有一定道理。英语教学可以有,但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认知与分量的设置,应当回归理性与科学。
从参加高考、出国留学和部分就业需要考量,使用英语的素质和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就目前英语和国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而言,确有本末倒置之嫌。正确看待英语教学,必须首先让英语“通吃”的优先地位靠后,让过度暴热的英语学习归于理性与寻常。正如有网友直呼:英文确实很重要,但英文是“助力”而不是“主力”。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更是一语中的:“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的根。”
弱化小学英语课,也是减轻孩子负担的必然选择。吞噬孩子童趣、造成孩子压力的,英语课程“难辞其咎”。君不见社会上少儿英语班的泛滥成灾。而把英语与汉语并称“双语”,甚至连母语都说不利索的孩子,就急急忙忙去“开发”英语,凸显对英语教育的过度崇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现实交流的语言环境,孩子们靠机械记忆的英语单词很容易遗忘,因此,少儿学习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的学业负担。这也是人们对“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持支持态度的主要原因。
取消小学英语课,的确有些过激与偏颇,但过度拔高其重要性,同样缺乏理性与客观。英语终究不过是一种语言工具和交流载体。把英语教学从必修课的角色转换成为兴趣课或选修课,或不失为明智之举。当然,如同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规律一样,对英语教学的改革也需要全盘设计的慎重考量。如何规划英语学习的教育进程,需要有关方面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
其实,透过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人们或许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的消息中,读出英语退出“三大科”的降温意味。至于英语“退烧”能否换取国学升温,则是另当别论的又一话题,二者未必有着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系。
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