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昨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增加了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条款。
(9月6日《北京晨报》)
教师节可能改期的消息让许多人纠结:延续了29年的教师节为啥要改期呢?难道教师节非得在孔子诞辰日吗?
我觉得我们不必纠结教师节定在哪一天,最值得关心的是,怎样防止教师节异化,让这个节日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让我们回顾一下29年前的首个教师节吧。那是1985年,我作为教师的一员,和广大教师一样,为有了自己的节日而欢欣鼓舞。全社会都把目光聚焦到教师身上,政府提倡为教师多办实事,学生给我们送来了鲜花、贺卡等小礼品,表达了他们对老师诚挚的祝福,我们无不感到光荣和骄傲。
曾几何时,社会上刮起了一股给教师送礼的歪风,且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年来,教师节被功利化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一部分人瞄准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之下的利益空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加剧了社会对优质资源的争夺,教师也就成了许多家长争相送礼的目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忽悠,更对教师节送礼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中每每不乏一些高收入者,他们出手洒脱,奉上厚礼,借节日名义替孩子讨关照,不仅亵渎了教师的职业,也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滋生了教育腐败。其结果是,教师和家长都很纠结,人们惊呼:“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
可见,教师节改期或不改期并无妨,关键是要刹住送礼的歪风,让教师不为“礼”所惑,让家长不为礼所“累”,全社会形成合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当下最最重要的是,关注即将征求意见的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广大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补课、有偿家教,拒绝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样才能改变社会上教师节变味的舆论倾向。学生家长则要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不应送礼给老师添麻烦,而应用最朴素的形式,给老师送上一声问候、一声祝福。
赵怀德